4) female translators
女译者
1.
In addition, Chinese female translators don\'t connect gender to politics, and the mainstream in Chinese translation circle is "fidelity" and "expressiveness".
第四部分介绍了20世纪以来中国近代以冰心、朱虹等为代表的女性译者,主要探讨在中国语境下,女译者的女性意识对她们的翻译观及翻译实践的影响。
5) female translator
女性译者
1.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Li Meihua, as a female translator, subconsciously, is more sensitive to feminist features in the source text and her understanding is closer to the novelist’s thanks to her identity as a woman; that she can demonstrate feminist features in this novel better than the male translat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女性身份,权力关系和身体部位这三方面的体现,本文旨在找出不同性别的译者在翻译这部由女性作家所著的女性主义作品时有何不同,以及揭示在翻译这部作品时,女性译者是否比男性译者更能体现原文的女性主义特色。
补充资料:中国女学堂
中国女学堂,亦名经正女学堂,於1897年由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经元善先生於上海创立,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女校。
经元善(1840--1903),字莲山,绍兴市上虞县人。他主张兴学育才,才是新的救国之路。1893年底,他集资在上海创办经正书院,为中国女学堂的前身,并聘请梁启超、王敬安等新一代知识份子任教。
1897年,经元善提出办女学以"翼中国自强"的方针,试图通过女校,培养一批有文化的新女性。他办女校的目的还在於提倡男女平等,反对"智男而愚妇"的封建传统。当时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郑观应、康广仁等6人在申请办学经费的禀帖上签名,黄遵宪、谭嗣同、张謇等57人资助办学。梁启超还亲自起草创办女学堂的公启、章程和倡导捐助等文件,并让其夫人李惠仙出席创办女学的会议。
经过6个多月的筹备,女学堂终於在1897年4月12日正式开学,此後各种类型的女学亦随之成立,甚至有男女同校的情况出现,为当时的中国女性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机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