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stharvest diseases
采后病害
1.
Effect of oxalic acid treatment on postharvest diseases and fruit quality of muskmelons;
草酸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
Biocontrol of main postharvest diseases on fruits of melon variety Yindi with B_1 of Bacillus sp.;
芽孢杆菌B_1对“银帝”甜瓜主要采后病害的抑制
3.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treatment on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is discussed,which included the mode of heat treatment,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of heat treatment to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the control mechanisms of heat treatment, the methods to enhance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and so on.
本文综述了热处理对采后水果病害控制的应用,包括热处理的方法、热处理对采后水果病害控制的效果、热处理的防腐机制、提高热处理对水果采后病害防治能力的方法等。
2) postharvest disease
采后病害
1.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 of strawberries by hot-water treatment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quality in storage period;
热水处理对草莓采后病害的抑制作用及对贮藏品质的影响
2.
The gray mould Botrytis cinere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fungi that cause postharvest disease in grape berries.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葡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
3.
The phenomenon of induced resistance to postharvest disease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has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in recent years.
物理诱导主要包括γ-射线、离子辐射、紫外光照和热水处理等 ,热水浸泡柑橘果实能有效控制贮藏期间的腐烂 ;低剂量紫外光照射桃、芒果、草莓、葡萄和甜椒等果蔬产品可明显减轻采后病害。
3) post-harvest disease
采后病害
1.
Advances in the morphological anatomy,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Chinese olive [Canarium album(Lour.
本文就橄榄果实形态解剖、采后生理和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4) The pathogen of postharvest disease
采后病害病原菌
6)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
水果采后病害
1.
Review advances on isolation, screen and utilization of bio-antagonist to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水果采后病害生防菌的分离筛选及使用途径的研究进展
补充资料:蜜蜂病害
蜜蜂病害
diseases of honeybee
霍蜂病害(diseases of honey bee)蜜蜂病害的种类较多,主要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在传染性病害中又可根据其侵染方式的不同,分为侵染性病害和侵袭性病害。前者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后者由寄生虫所引起。非传染性病害系指由各种不良因子(如遗传因子以及有害有毒物质)所引起的病害。 蜜蜂传染性病害有:①病毒病。包括班状幼虫病、麻痹病、虹彩病毒病等。②细菌病。包括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败血病以及副伤寒病等。③真菌病。包括白里病、黄曲砚病以及卯橄黑变病等。④原生动物病。包括抱子虫病、阿米巴病、簇虫病和鞭毛虫病等。⑤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由绮麻绳、芜份以及蜂虱、雅氏瓦蜻、亮热厉蜻以及武氏蜂盾蜻等引起的寄生虫病。 蜜蜂非传染性病害,主要有:卷翅病、甘.,中弃、农药中弃、即枯症、花宜中.和花粉中毒以及幼虫珠伤。 研究历史公元前384一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对几种蜜蜂病害进行过描述,有些病害和目前所发现的某些病害(如麻痹病的综合症)极其相似。不过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的描述只是初步的,而且他认为其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蜜蜂误食有毒的花粉和花蜜所致。1586年德国养蜂家N.雅各布不仅描述了某些腐败性蜜蜂幼虫病,还提出了防治措施。1771年,德国A.G.席拉赫首先提出采用“幼虫腐奥病”(foulbroods)一词,1882年波兰J.齐从认为幼虫腐奥病不止丫种。到1890一1900年间,美国的许多养蜂者都证实幼虫腐臭病至少有两种。1920年,这些观点又进一步为美国G.F.怀特所证实。20世纪初,怀特还先后发表了蜜蜂囊状幼虫病、武氏蜂盾蜻病以及蜜蜂抱子虫翻等多种蜂病的论文。 此外,当时美国CE.伯恩赛德和LL.里威尔等,都对多种蜂病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为后来蜂病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近代蜂病科学知识,约于19世纪末被介绍到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开始对在防治典洲幼虫腐奥演、欧洲幼虫度典病、下痢病以及蜡级方面进行观察研究。但对蜜蜂病害的系统研究,是50年代末才开始进行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蜂病在中国有几次大规模的发生。1929一1930年,大批意大利蜂种自日本引进中国华北各地,美洲幼虫腐臭病亦随之传人中国。使当时中国新兴的养蜂业遭到很大的损失。后来直到磺胺类药物问世,病害才得以控制。1956年前后,江苏、浙江地区姆发稚氏瓦幼(大蜂蜡)危害。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相继传遍整个长江流域以及华北各地。1960年在中国广东发生亮热厉幼(小蜂蜡)危害。到1 964年,两种蜂蜻已遍及整个中国,致使当时中国蜂群损失率达60%以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