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巴利语系大藏经
1)  Baliyuxi Dazangjing
巴利语系大藏经
2)  Pali language
巴利语
3)  Pāli Buddhist scripts
巴利佛经
4)  Zangwen Dazangjing
藏文大藏经
5)  Da Zang Jing
大藏经
1.
Destruction Buddhism Affairs of Tang Wuzong about Examining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 from Da Zang Jing;
从《大藏经》有关史料审视唐武宗的灭佛事件
6)  Sino-Tibetan family
汉藏语系
1.
We do not have reliable conclusion on the delimitation of Sino-Tibetan Family,nor the standard of definitive 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a dividing line of cognate words and loan words,etc.
在运用历史比较法方面,汉藏语系的情况与印欧语系的情况大不相同,在汉藏语系的范围、确定亲属关系的标准、同源词与借词的辨识标准等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历史比较法在这个领域运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这些都影响着汉藏比较的效果。
2.
This dissertation is a monograph about the determinative sentence (DS) in the languages of Sino-Tibetan family (ST).
本论文运用构式语法、语言类型学、语法化学说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对汉藏语系语言的判断句进行专题研究。
补充资料:巴利语系大藏经
      南传上座部所传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自传入锡兰(今斯里兰卡)后,于公元前29年在马塔勒的灰寺举行第四次结集,把历来口传心受的巴利语佛典第一次用僧伽罗文字母音译刻写在铜片和贝叶上。5~9世纪,锡兰多次派遣僧尼到东南亚地区传教,用各种不同文字字母音译巴利语佛典,逐渐形成以泰文、缅甸文、高棉文、老挝文和 4种傣文字母音译的巴利语系三藏典籍。这些文字音译本的巴利语系大藏经,其内容基本一致,其编次为:律、经、论和藏外四大部分。律藏分为分别部(戒的条文)、犍度(僧团生活制度)、附篇(戒条的解释);经藏分为长部(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部(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相应部(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增支部(相当于汉译《增-阿含经》)和小部;论藏包括《法聚论》、《分别论》、《界论》、《双论》、《发趣论》、《人施设论》、《论事》;藏外分为注疏和其他两类。注疏原系僧伽罗文共28种,5世纪时由佛音、法护、近军、佛授、大名等编译,为僧伽罗文字母写定的巴利语本24种。其中律藏注疏2种,经藏注疏19种,论藏注疏 3种。其他部分包括《岛史》、《大史》、《弥兰王问经》和《清净道论》等 4部。现在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中国云南省傣、布朗、德昂等民族地区。各种文字字母音译的巴利语系大藏经共有贝叶、纸写和排印的译本 8种和日文译本1种。其中有:僧伽罗文字母贝叶本和排印本(67卷),泰文字母贝叶本和两种排印本(39卷本和45卷本),缅甸文字母贝叶本和5种排印本(20卷本、21卷本、37卷本、38卷本和51卷的疏释本),高棉文字母贝叶本和排印本(49卷),老挝文字母贝叶本和排印本,4种傣文字母的贝叶本和纸写本,天城体梵文字母排印本(41卷),拉丁字母排印本(65卷),日文译本南传大藏经(65卷)。1956年,缅甸联邦政府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涅槃2500年,邀请缅甸、柬埔寨、锡兰、印度、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等国的比丘2500人,举行第六次结集,根据各种版本和1871年第五次结集的校勘记,对巴利语三藏进行严密的校勘,印成了迄今最完善的巴利语系大藏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