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经今古文学
1)  Jingjin-guwenxue
经今古文学
2)  Controversy over Confucian classics in versions in ancient and modern languages
今古文经学之争
1.
The first phase was the years before the May 4th NeoCultural Movement with,as its manifestation the repercussions of Controversy over Confucian classics in versions in ancient and modern languages.
第一个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表现为今古文经学之争的余波;第二个阶段是20至40年代,表现为实证主义、疑古思潮和唯物史观兴起并产生重大影响。
3)  Modern Chinese and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经今古文
4)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 in classical writing and in current calligraphy
今古经学
5)  classical and modern literature
古今文学
1.
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Chinese classical and modern literature have some common grounds in esthetical modernity based on humanism, writers consciousness, cultural heritage and permanent factors in the esthetical tests, and the prime factor is the thinking pattern based on the writers humanism.
中国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能够互通,主要的理论根据是趋同的人道原则、创作主体自觉、文化的承传性和审美文本的永恒因素;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的根本的、决定的互通点则是人本主义思潮铸就的作家主体的以人为本的艺术思维范式,它为中国文学史营造了先秦、魏晋、明代、“五四”、“新时期”等五个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相互并举的艺术时代;人本艺术思维范式之所以卓有成效地创构了具有审美现代性的文学作品,就在于它从创作选材、美学发现、艺术构思、形象塑造上所体现出的独特功能。
6)  The Present Characters Confucianism
今文经学
1.
The transform of the Present Characters Confucianism is related with the politic conditions and social reform of Qing Dynasty.
晚清今文经学的嬗变是与晚清政治环境、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的。
补充资料:经今古文学
      西汉末期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汉初的经学原无所谓今、古文的区别,哀帝、平帝之际,刘歆争立古文经传于学官, 才有派别含义的"古文"名称。 "今文"则是由于古文家独树一帜,迫使原有经师结成一派之后,到东汉时才出现的名称。它是古文经师对立于学官的经书、经说和经师的别称。
  
  战国以来儒生传经,大都是师徒、父子口耳相传。到汉代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著于竹帛,故称为今文经。汉代的今文经学,《诗》有鲁、齐、韩三家,鲁始于申公,齐始于辕固生,韩始于韩婴;鲁、韩二家文帝时立博士,齐诗则于景帝时立博士。《书》有欧阳氏、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家,同出于伏生;欧阳氏武帝时立博士。大、小夏侯宣帝时立博士。《礼》有大戴(德)、小戴(圣)、庆普三家,同出于高堂生;武帝时立《礼》经博士,宣帝时分立大戴、小戴为博士,一说庆普也立博士。《易》有施氏(讐)、孟氏(喜)、梁丘氏(贺)、京氏(房)四家,同出于田何。武帝时立《易经》博士,宣帝时分立施、孟、梁丘为博士,元帝时又立京氏为博士,一说京氏未立博士。《春秋》有《公羊传》和《谷梁传》(崔适《春秋复始》以为《谷梁传》是古文),《公羊》有严氏(彭祖)、颜氏(安乐)二家,同出于胡毋生和董仲舒;武帝时立《春秋公羊》博士,宣帝时分立严氏、颜氏为博士;《谷梁传》出于瑕丘江公,宣帝时立为博士,一说未立。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着重章句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的公羊学最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有特别尊显的地位。元帝以后,君权衰落,今文经学也随着式微。哀帝、平帝之际,谶纬盛行,今文经学又与之结合,经说的内容更为空疏荒诞。
  
  汉代出现的先秦经籍,相传或出于孔壁,或发自中秘,或献自民间,经文都用秦以前的古文字书写,故称为古文经,其中《易》有《费氏(直)易》,《书》有《古文尚书》,《诗》有《毛诗》,《礼》有《逸礼》和《周官》,《春秋》有《左氏传》。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在理论上没有重大发挥。但在认辨解释先秦文字的过程中,建立了系统的训诂方法,有一定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尔雅》和《说文解字》。
  
  哀帝建平时,刘歆提出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和《古文尚书》于学官,以与今文博士相抗衡。哀帝命他与五经博士讨论,但博士们多不赞成,或不肯表示意见,或说《尚书》二十九篇已完备,或说左氏不传《春秋》。刘歆写了著名的《让太常博士书》,指出今文经传残缺,古文经传可靠,正可补充今文的残缺。措词激烈,遭到今文家们的怨恨和猛烈攻击,其主张没有实现。此后,经学出现了今文和古文两个派别,双方争论前后延续了近两百年。王莽当权时,由于托古改制的需要,刘歆借机把《左氏春秋》、《古文尚书》、《逸礼》、《毛诗》立于学官,后又立《乐经》为博士,《周官经》六篇也立为博士。东汉光武帝时,取消古文经博士,复立今文经博士,共十四博士。建武年间,韩歆又提出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又引起一场争论,最后由光武帝决定立《左氏春秋》为博士,遭到今文家的激烈反对,不久废去。终汉之世,古文经没有再立于学官。可是由于古文经学在内容上胜过今文,再加上章帝于建初元年(公元76)令贾逵自选《公羊》严、颜的高才生二十人教授《左氏》,八年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业《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又任贾逵的弟子为郎官,学者都欣欣向慕,古文经学的传播日益广泛。东汉最有名的学者,如贾逵、服虔、马融、郑玄都是古文家,或兼通今古。在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注经的影响下,今古文渐趋于混同。东汉中叶以后,博士人选,亦不如西汉严格,古文家可以任今文学博士,如周防以治《古文尚书》为博士,卢植通经今古文学为博士。汉末,董卓之乱以后,博士失职守近三十年,今文学遂日益衰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