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言语反馈
1)  verbal feedback
言语反馈
2)  paralinguistic feedback
副语言反馈信号
1.
Based on previous findings and the analysis of American family conversations,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cription of 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of paralinguistic feedback,and also identifies its turn-allocation rul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对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家庭背景下的日常对话中听话人所使用的副语言反馈信号进行会话分析,认清副语言反馈信号的界定与分类、话轮分布及语用功能,可以丰富我们对非言语交际形式的认识,拓展反馈信号的研究视野。
3)  supportive verbal feedback
支持性言语反馈
1.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of Supportive Verbal Feedback in Chinese TV Talk Shows;
中文电视谈话节目支持性言语反馈会话分析
2.
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entertainment interviews,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Chinese have a higher frequency in using supportive verbal feedbacks,while the English are more inclined to use intensified ones.
支持性言语反馈是听话人参与谈话的一种重要言语行为。
3.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linguistic means to perform supportive verbal feedback.
本文对汉语中的支持性言语反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把汉语中支持性言语反馈划分为一般支持性言语反馈和高度支持性言语反馈,它们分别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手段得以实现,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和语用功能。
4)  mode of an utterance feedback
言语反馈方式
5)  backchannel [英]['bæk,tʃænl]  [美]['bæk,tʃænḷ]
反馈语
1.
This is a study of backchannels by grandparents,parents,and grandchildren in family conversations.
该文从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语用学的角度,对三个三代同堂家庭在近四万字的谈话中所用的反馈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家庭和中国移民家庭在会话中使用的反馈语有明显差别;在家庭成员中,不同辈分的人使用的反馈语也有不同的特征。
6)  responding utterance
反馈话语
1.
In terms of the controlling function of responding utteranc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teachers\' follow-up uttera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nitiating utterance.
从反馈话语所表现的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功能来看,反馈比诱发更重要。
补充资料:副语言
      语言学术语。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指有声现象,如说话时气喘,嗓子沙哑或者尖溜溜,吃吃笑,整句话带鼻音,某个字音拉得很长,压低嗓音打喳喳,结结巴巴说话不连贯等等。这些是伴随话语而发生或对话语有影响的,有某种意义,但是那意义并非来自词汇、语法或一般语音规则。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等,这些也能表示某种意义,一般有配合语言加强表达能力的作用。
  
  英国人提到"副语言",往往用于狭义;美国人提到"副语言",往往采用广义,也叫做"体语"或身势语。
  
  关于有声的副语言,美国的G.L.特拉格(1906~ )最早提出了定义。1958年他指出,副语言现象不属于语言,不能归入音位系统。这个定义许多人讨论过,但是什么才是副语言,至今没有一致看法。1974年,英国D.克里斯特尔指出,音高、重音、"音渡",这些音位应属于语言,但是发音时提得特别高,念得特别响,拉得特别长,还有其他一些超音段效果,应属于副语言。1964年,N.N.马克尔说,一个人的音质会表现出他的体格特点和行为特点。1966年,P.H.普塔西克和E.K.桑德尔说,从嗓音可以测出说话人的年龄。但是这些语言特征与音位不同,难于严格分类,更难于下严格的定义。
  
  一个人非但有言谈,还有举止。按广义看法,举止就是无声的副语言。1959年美国E.T.霍尔指出下面这些常见现象: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时,会望着那人的脸,尤其是他的眼睛。为了表示注意,听话人会轻轻地点头,或者说 hmm 。如果哪一句话他很同意, 点头就点得很深。感到怀疑,他会扬起眉来,或者两个嘴角往下搭拉。要是不想再听下去了, 他会把身子挪一挪, 把腿伸一伸,或者移开视线,不再注视说话人。关于诸如此类的现象,50~60年代美国有些人如R.L.伯德惠斯尔、J.法斯特等做过比较细致的研究。
  
  用手势和身势表示意义的方式,全人类基本上相同,但仍略有民族之分。摇头表示不赞成,点头表示同意,似乎没有例外,但是在一些阿拉伯国家里,把头从这边转到那边,却是表示同意。赵元任指出,向人招手叫他前来,中国方式与外国不同。中国人掌心向下,手指向内摆动;外国人掌心向上,手指向内摆动。由此可见,副语言有一部分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约定俗成,并非都出于本能。
  
  身势语、手势语能加强有声语言的意义,例如一边说"不对",一边使劲摆手。但是副语言也能改变有声语言的意义, 例如用正常语调说" 佩服",那是赞赏;如果"佩"字起点特别高,终点特别低,中间又拉得很长很长,那就分明有讽刺之意了。语言有真有假,副语言如语调、面容等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却较为真实,因为往往是不自觉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