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英汉修辞格
1)  English and Chinese rhetorical figures
英汉修辞格
1.
This thesis is about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rhetorical figures.
本文讨论的对象是英语与汉语中的修辞格,试图通过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格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对英汉修辞格的翻译,从而在翻译过程中促进译文的质量,进而针对英汉修辞格的翻译提供合理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2)  Chinese and English rhetoric
汉、英修辞
3)  Chinese character rhetoric
汉字修辞格
1.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rhetoric, it mainly bases on the theory of Chinese character rhetoric, and connects with the theory of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s.
本文以汉字修辞格的功能为对象进行研究,以汉字修辞学理论为主,辅以心理学、美学等理论,对收集到的大量的语言事实进行观察,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归纳特点。
2.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rhetoric,and discusses using Chinese character rhetoric in intercommunication can create the beauty of image,and mood.
文章以汉字修辞的语言事实,从美学的角度考察了汉字修辞格的审美功能,讨论了在交际活动中运用汉字修辞所创造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和变异美。
4)  Chinese figures of speech
汉语修辞格
1.
Chinese figures of speech loaded with age-old cultural messages;
汉语修辞格的古文化信息探索
2.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of concrete images and perceptual intuition is the basis for many kinds of Chinese figures of speech to produce and develop,and enables th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vidness and concreteness.
具象直观文化心理是多种汉语修辞格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使其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特质。
5)  English figures of speech
英语修辞格
1.
In English writing or speaking, people often make comprehensive use of English figures of speech.
这就要求英语修辞格学习者进行多向思维,正确理解、辨认、使用各种修辞格。
6)  Chinese [英]['tʃai'ni:z]  [美]['tʃaɪ'niz]
英汉夸张修辞
1.
The Respective Peculiarit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Hyperboles;
英汉夸张修辞表达的特殊性
补充资料:《修辞格》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唐钺著。唐钺(1891~ ),字擘黄,福建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心理学,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教育组组长,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