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mmortals
[英][i'mɔ:tl] [美][ɪ'mɔrtḷ]
神仙传记
1.
Immortals in Daoism and Daoist Stories;
神仙传记中的神仙信仰研究
2) Shenxianzhuan
神仙传
1.
A Study on the Reiation between ShenXianZhuan and Han WuDiNeiZhuan;
《汉武帝内传》与《神仙传》关系略论
3) Shenxian ganyu zhuan
《神仙感遇传》
1.
At the beginning,The Records of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Chuanqi and Zhiguai written by Li Jianguo thought that the fourteen tales were the lost pieces of Shenxian ganyu zhuan ,however,after the textual research,still thought those were the lost pieces of Yishi.
《云笈七籤》卷一一三(上)收录的14则仙传,通常以为《逸史》佚文,李剑国先生《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虽曾怀疑为《神仙感遇传》内容,但经过分析,还是归为《逸史》佚文。
4) angelfish propagation
神仙鱼式传输
5) immortals
[英][i'mɔ:tl] [美][ɪ'mɔrtḷ]
神仙
1.
"Socialization" and "Secularization" of Taoist Immortals in the Popular Storie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小说中神仙形象的“社会化”与道教的“世俗化”
2.
The stories of immortals recorded in Tai Ping Guang Ji took place mostly during the Han(202BC-220) and Tang(618-907) periods,and chief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River,an area where most of the ancient emperors ruled.
《太平广记》神仙故事中神仙活动的时代主要分布在唐代和汉代,地域主要集中于帝王活动密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种时空分布特点与现实中帝王对神仙思想或道教的有意倡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3.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ortals and mortals in the novels during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underwent a gradually transforming process.
神仙与凡人的关系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6) immortal
[英][ɪ'mɔ:tl] [美][ɪ'mɔrtḷ]
神仙
1.
Sima-xiangru s thought has some Taoism and immortal element;
司马相如的道家与神仙思想
2.
From the time of Wei-Jin dynasty, due to the attack and use of contemporary ruling class, the early-staged Taoism of Han dynasty began to be polarized into immortal Taoism believed by the upper classes and the civil Taoism accepted by the folk people.
从魏晋时起,道教由于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利用,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开始分化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的民间道教。
3.
The Taoist belief of immortal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hinese folk beliefs.
道教神仙思想与中国民间信仰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
补充资料:神仙传记
记述神仙故事的著作。神仙传说,其源甚古,早期记载,多为片言只语,散见于百家之中。秦汉之际,方士迭出,宣扬神仙之说,秦皇汉武,深信寻求。于是神仙传说,遂累见于史传之中。随道教之兴起,记述神仙故事的专著──《列仙传》,也随之问世。企求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理想,而《列仙传》宣传神仙之存在而可成,体现了道教的要求。《列仙传》之后,《神仙传》继之;从此踵事增华,层出不穷。这类神仙传记著作,所记述的神仙,或为神话传说人物;或史传有其人而无其事;或史传不著,因事缘饰,索隐怪迂。其文字记述,大多简短,人不数事,事不数言。多为散文,间有骈俪。纂述体例,既有历代汇编,又有断代专集。这些著作为研究神话传说和道教的发展史保存了丰富资料。其著者:
《列仙传》 2卷。《正统道藏》本列传70人,人系以赞。《云笈七籤》节载48人,有传无赞。旧题刘向撰。据《真诰》记载,"刘向撰列仙亦七十二人"。全书记上古三代秦汉之神仙,起于赤松,终于玄俗。博采诸家言神仙之事,传赞编纂,全仿《列女传》。
据本传和《汉书·艺文志》载,刘向博采传记,著《新序》、《说苑》、《世说》和《女传》等67篇,无《列仙传》之名。近人认定:为东汉时方士托名刘向所作。
本书虽系伪托,但《隋书·经籍志》已载《列仙传》之名,东晋葛洪《神仙传》亦有引用,是晋时已有流传。后世言神仙事,亦多据之。实为神仙传说专著之先河。
《神仙传》 10卷。东晋葛洪撰。据自序称,因其弟子滕升问神仙之有无,遂集录古代神仙汇编为《神仙传》。自称所录或见于仙经、服食之书,或闻于先师耆儒。全书所录神仙84人,《汉魏丛书》本又钞《太平广记》所引,合为92人。除老子与彭祖两条,与《列仙传》重出外,余皆为其所未载。其中广成子与黄帝论长生之道,取材于《庄子》。淮南王刘安自杀,李少君病死,《史记》、《汉书》皆有记载,并无登仙之事。然所载壶公、蓟子训、刘根、左慈、甘始、封君达诸人事迹,又多与《后汉书·方术传》相符。故葛洪撰述,亦有所本。流传既久,遂成故实。《云笈七籤》节录21人;全书收于《道藏精华录》,增为94人。
《洞仙传》 1卷。未题撰人。书中记录自元君迄姜伯真77人事迹。秦之徐福,汉之王乔,晋之郭璞,北魏寇谦之等俱载其中。按《隋书·经籍志》载为10卷;《旧唐书·经籍志》亦为10卷,见素子撰;而《四库全书总目》载,《洞仙卷》1卷,浙江王汝瑮家藏本。卷数与现存《云笈七籤》同。
《续仙传》 3卷。南唐沈汾(玢)撰。据自序称,汾生而慕道,尤喜积书。感于神仙之事,国史不书,事散于野,惧其失传,故编录之,名曰《续仙传》,"用显真仙"。上卷以张志和为首,载飞升16人(内女真3人);中卷以孙思邈为首,载隐化12人;下卷以司马承祯为首,载隐化8人。收于《正统道藏》。
《三洞群仙录》 20卷。南宋江阴静应庵道士陈葆光撰。其序言作于"绍兴甲戌"(1154)。成书当在南宋初年。全书搜集神仙故事1054个,始自盘古,迄于北宋。自注故事来源,引书达200余种。自谓网罗九流百氏之书,下逮稗官俚语之说,凡载神仙事者,汇编成书。收入《正统道藏》。
《墉城集仙录》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撰。墉城谓金墉之城,王母之所居。女仙统于王母,故以西王母为首,玄女传次之,所录皆女仙。《云笈七籤》本作3卷,录女仙27人。《正统道藏》本为6卷,记女仙37人;前数卷皆袭取《汉武帝内传》与《真诰》,为后人杂凑而成。
《搜神记》 现存有二:一为志怪小说集。史称干宝撰,20卷。今通行本,系后人辑录《法苑珠林》、《太平御览》、《艺文类聚》诸书有关内容而成。书中所录神仙故事、神怪精灵、占卜祈禳、因果报应、谶语、医药等,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也"。
另一《搜神记》为神谱著作, 6卷。明张国祥校梓。与干宝《搜神记》内容迥异。全书收录儒、释、道之圣哲与众神160余条,详列姓名、爵里与灵迹,间亦附有诞辰,收于《万历续道藏》。
《三教搜神大全》 神像图录。全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7卷。撰人不详。因搜集儒、释、道三教圣贤及世奉众神画像,故名。收神像120多幅,每幅神像之后,附其姓名、字号、爵里、封赠谥号,神异事迹。儒以孔丘为首,释以释迦牟尼为首,道以李耳(即老子)为首,旁及世奉众神。清末叶德辉据明刻绘图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7卷本(一说为元版画像《搜神广记》之异名)翻刻,收入《丽偘丛书》。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简称《仙鉴》。53卷。元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编者感于儒家有《资治通鉴》,释门有《释氏通鉴》,"唯吾道家斯文独缺"。由是遂集录得道仙真故事,始自黄帝,下逮宋末,计745人。自谓搜之群书,考之经史,订之仙传而成,用补《列仙传》上不及黄帝,《神仙传》下不及晋代,《续仙传》所遗极多之失。另有《续编》5卷,录神仙及道教人物34人,兼及金元间北七真事迹。《后集》6卷,记述120位女仙故事。俱收于《正统道藏》。
《列仙传》 2卷。《正统道藏》本列传70人,人系以赞。《云笈七籤》节载48人,有传无赞。旧题刘向撰。据《真诰》记载,"刘向撰列仙亦七十二人"。全书记上古三代秦汉之神仙,起于赤松,终于玄俗。博采诸家言神仙之事,传赞编纂,全仿《列女传》。
据本传和《汉书·艺文志》载,刘向博采传记,著《新序》、《说苑》、《世说》和《女传》等67篇,无《列仙传》之名。近人认定:为东汉时方士托名刘向所作。
本书虽系伪托,但《隋书·经籍志》已载《列仙传》之名,东晋葛洪《神仙传》亦有引用,是晋时已有流传。后世言神仙事,亦多据之。实为神仙传说专著之先河。
《神仙传》 10卷。东晋葛洪撰。据自序称,因其弟子滕升问神仙之有无,遂集录古代神仙汇编为《神仙传》。自称所录或见于仙经、服食之书,或闻于先师耆儒。全书所录神仙84人,《汉魏丛书》本又钞《太平广记》所引,合为92人。除老子与彭祖两条,与《列仙传》重出外,余皆为其所未载。其中广成子与黄帝论长生之道,取材于《庄子》。淮南王刘安自杀,李少君病死,《史记》、《汉书》皆有记载,并无登仙之事。然所载壶公、蓟子训、刘根、左慈、甘始、封君达诸人事迹,又多与《后汉书·方术传》相符。故葛洪撰述,亦有所本。流传既久,遂成故实。《云笈七籤》节录21人;全书收于《道藏精华录》,增为94人。
《洞仙传》 1卷。未题撰人。书中记录自元君迄姜伯真77人事迹。秦之徐福,汉之王乔,晋之郭璞,北魏寇谦之等俱载其中。按《隋书·经籍志》载为10卷;《旧唐书·经籍志》亦为10卷,见素子撰;而《四库全书总目》载,《洞仙卷》1卷,浙江王汝瑮家藏本。卷数与现存《云笈七籤》同。
《续仙传》 3卷。南唐沈汾(玢)撰。据自序称,汾生而慕道,尤喜积书。感于神仙之事,国史不书,事散于野,惧其失传,故编录之,名曰《续仙传》,"用显真仙"。上卷以张志和为首,载飞升16人(内女真3人);中卷以孙思邈为首,载隐化12人;下卷以司马承祯为首,载隐化8人。收于《正统道藏》。
《三洞群仙录》 20卷。南宋江阴静应庵道士陈葆光撰。其序言作于"绍兴甲戌"(1154)。成书当在南宋初年。全书搜集神仙故事1054个,始自盘古,迄于北宋。自注故事来源,引书达200余种。自谓网罗九流百氏之书,下逮稗官俚语之说,凡载神仙事者,汇编成书。收入《正统道藏》。
《墉城集仙录》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撰。墉城谓金墉之城,王母之所居。女仙统于王母,故以西王母为首,玄女传次之,所录皆女仙。《云笈七籤》本作3卷,录女仙27人。《正统道藏》本为6卷,记女仙37人;前数卷皆袭取《汉武帝内传》与《真诰》,为后人杂凑而成。
《搜神记》 现存有二:一为志怪小说集。史称干宝撰,20卷。今通行本,系后人辑录《法苑珠林》、《太平御览》、《艺文类聚》诸书有关内容而成。书中所录神仙故事、神怪精灵、占卜祈禳、因果报应、谶语、医药等,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也"。
另一《搜神记》为神谱著作, 6卷。明张国祥校梓。与干宝《搜神记》内容迥异。全书收录儒、释、道之圣哲与众神160余条,详列姓名、爵里与灵迹,间亦附有诞辰,收于《万历续道藏》。
《三教搜神大全》 神像图录。全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7卷。撰人不详。因搜集儒、释、道三教圣贤及世奉众神画像,故名。收神像120多幅,每幅神像之后,附其姓名、字号、爵里、封赠谥号,神异事迹。儒以孔丘为首,释以释迦牟尼为首,道以李耳(即老子)为首,旁及世奉众神。清末叶德辉据明刻绘图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7卷本(一说为元版画像《搜神广记》之异名)翻刻,收入《丽偘丛书》。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简称《仙鉴》。53卷。元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编者感于儒家有《资治通鉴》,释门有《释氏通鉴》,"唯吾道家斯文独缺"。由是遂集录得道仙真故事,始自黄帝,下逮宋末,计745人。自谓搜之群书,考之经史,订之仙传而成,用补《列仙传》上不及黄帝,《神仙传》下不及晋代,《续仙传》所遗极多之失。另有《续编》5卷,录神仙及道教人物34人,兼及金元间北七真事迹。《后集》6卷,记述120位女仙故事。俱收于《正统道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