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
早在1999年11月,伊朗就开始其第三代主战坦克“佐勒菲卡尔”(zulfiqar)的批量生产,但一直到2003年9月23日,在纪念两伊战争爆发23周年阅兵式上,“佐勒菲卡尔”才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研制背景
经过两伊战争的消耗,伊朗装甲兵部队“消瘦”了不少,加之与西方关系闹得很僵,其巴列维王朝时代留下的先 进武器已剩不多。在坦克方面,两伊战争后伊朗陆军和革命卫队共装备各型坦克1400辆,其中美式、英式坦克占总数的30%左右(主要是美制m47、m60系列和英制“酋长”主战坦克),这些坦克零部件补给困难,战斗力已大打折扣。
伊朗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加紧本国坦克装备的更新换代,途径主要有两个,即国外采购和自行研制。在国外采购方面,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军事禁运,伊朗只能向俄罗斯、东欧、南非以及巴基斯坦等少数国家购买,但伊朗认为这些卖主大都不稳定。东欧的军购伙伴波兰、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均致力于加入北约组织,不可能因为军售问题得罪美国。原先对伊朗军售比较积极的南斯拉夫已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军工生产,对伊朗的帮助仅限于技术支援,而南非和巴基斯坦的坦克工业刚刚起步,产品档次满足不了伊朗的需要。因此,伊朗装甲装备的最大供应国仍是俄罗斯。根据联合国资料,伊朗在1992~2000年间从国外采购了237辆t-72系列主战坦克(白俄罗斯8辆、波兰104辆、俄罗斯125辆)。伊朗在进口装甲装备的同时,积极地消化技术并自行研制新型装甲装备,这直接导致了“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的诞生。
1995年底,隶属于伊朗国防部的军事工业局(dio)推出一种称作“先进主战坦克”(ambt)的样车,西方媒体曾推测它属于伊朗版的t-72坦克,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这种坦克是在借鉴美式、英式坦克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只是武器系统采用了俄罗斯设计。因此,严格说来并没有太多俄国血统。该坦克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后,于1999年定型并批量生产,伊朗陆军还以古代波斯民族英雄阿里手中锋利战刀的名字为其命名——“佐勒菲卡尔”。
总体布置
“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采用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室在后的常规坦克总体布置方案。战斗全重42吨,车长(炮向前)为10.2米,车宽为3.63米,车高(至炮塔顶部)为2.45米。乘员3人:驾驶员、车长和炮长。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扇向右开启的舱门,前面有3具昼用潜望镜,中间1具可换为被动夜视潜望镜,用于夜间驾驶。车长位于炮塔右侧,炮长位于炮塔左侧,炮塔顶部右侧设有圆形通风装置。主要武器为1门125毫米滑膛炮,炮塔两侧前部各安装6具烟幕弹发射器,分为上下两排布置。车内装有三防装置,包括增压风扇和换气滤毒罐等,发动机室内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发动机排气系统也与俄罗斯的t-72系列坦克有明显不同,t-72坦克只有1个发动机排气口,位于车体左侧,而“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有2个发动机排气口,位于车体尾部。“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的行走系统与多年前装备伊朗的美制m60坦克相差不多,有6对负重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
火力性能编辑本段 “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的备选火炮最初有两种:英制120毫米线膛炮和俄制2a46m
型125毫米滑膛炮。从1997年开始,伊朗在“佐勒菲卡尔”的样车上先后安装了120毫米线膛炮和125毫米滑膛炮进行对比试验,最后选中2a46m型125毫米滑膛炮作为“佐勒菲卡尔”的首选火炮。2a46m为t-72b采用的主要武器,配备自动装弹机,最大射速可达10~15发/分,且可发射防空/反坦克两用导弹。火炮配用的弹种包括多用途杀伤爆破榴弹和破甲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