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白族文学
1)  Bai literature
白族文学
2)  Bai folk literature
白族民间文学
1.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owing to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Han culture,filial piety became a popular theme in Bai folk literature.
明清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强力渗透,孝道观念在白族民间文学中演绎成为一道壮观的主题风景。
3)  Bai culture
白族文化
1.
Bai culture has the assimilative trait inherited from the Nanzhao-Dali Period and some mate.
南诏大理政权建立 5 0 0余年的历史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术界关于南诏王室族属的争论 ,笔者认为建立南诏与大理的民族是一个民族 ,即南诏———大理民族 ,这一原生形态的民族后来分化为白族与其他彝语支各民族 ,而白族文化继承了南诏大理时期兼收并蓄的特点 ,云南其他民族不同类型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白族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2.
Now that Bai culture is in danger, would Bai language disappear? Would Bai people s customs and habits disappear when exposed to the outside world? Would Bai ology gain attention? Having stayed over four years in a Bai village, the author expounds his views on these questions.
白族文化面临危机 ,白族语言会不会消失 ?白族风俗习惯会不会在开放中消失 ?白族研究会不会得到重视 ?作者作为在白族地区生活了四年多的外国学者 ,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
3.
Secondly, culture, Bai culture, moral education, moral culture are an overview of the content, that is, the article defines the key concepts.
其次,对文化、白族文化、道德教育、德育文化和白族文化内容进行概述,即对文章中出现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
4)  Bai ethnology
白族学
5)  national literature
民族文学
1.
In the nationality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iterature,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reflect the national life in the literature,to focus on the living situation and reality environment of the national individuals,and to find the nati.
建构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就是要求作家在文学中表达民族的生活,关注民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现实处境,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民族精神与文化品格,揭示民族命运。
2.
As far as the national literature of China in 20th century is concerned,it is undoubtedly that the national literature grows,develops and forms under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就20世纪中国各民族文学而言,它无疑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生长、发育和形成的。
6)  family literature
家族文学
1.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greatly influenced family literature in the Song Dynasties.
两宋科举制度对家族教育目的和方式有明确的引导性,而科举内容对家族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作用,促使科宦家族向文学家族转化。
补充资料:白族文学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口 113万人(1982),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通用汉文。文学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大类。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以及民间曲艺大本曲和吹吹腔等各类体裁的作品,它们构成白族文学的主体。
  
  白族古老的神话有开辟神话、图腾神话、龙神话、本主神话和密教神话五类。代表作品有《开天辟地的传说》、《氏族的来源》、《九隆神话》、《大黑天神》等。这些神话是白族先民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氏族来源和各种事物的天真的解释。《开天辟地的故事》包含了创世纪的内容,叙述盘古、盘生两兄弟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事迹,其情节和古老的《盘古》神话十分相近。《氏族的来源》,和史料相印证,说明白族先民曾以熊、虎、鸡、蛇等动物为图腾,并以这些动物为标志,分成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此类神话是原始民族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九隆神话"是感生神话,《后汉书·西南夷传》和《华阳国志》中均有记载。神话中的九隆被视为白族的祖先。南诏立国后,曾将此神话列为开国神话。在这一神话影响下,还产生了《白王的出生》、《白王开辟云南》、《白王打天下》、《果子女与段白王》等作品。"本主"崇拜,是白族人民一种普遍的原始宗教信仰。白族村寨,几乎都有本主。这种本主信仰,同鬼神信仰不同。古代白族人民认为,无论什么人,只要为人民解除过患难,或为民立过大功,都可奉为本主。凡本主,都有各自的神话故事。因此白族地区流传有大量的本主神话。本主神话所歌颂的有自然之神,也有被尊为本主的猎人、牧民、渔民、农民、长工、地方官吏、菩萨、僧人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综合影响,是白族本主神话的显著特征。
  
  居住在大理的白族人民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创造了许许多多地方风物传说和故事,如大理有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传说等。这些传说故事,虽描写的是自然风光、地方名胜、历史人物,但它反映了白族人民独特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作品有《望夫云》、《美人石》、《蝴蝶泉》、《神奇的鸟会》、《鸡足山》、《绕山林》、《玉白菜》和《火烧松明楼》等。
  
  白族机智人物故事中,最著名的有六八、艾玉、赵成、黄丈三的故事。这些故事自成系统。作品的内容不同,风格也不一样。这类故事,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属白族文学中的讽刺文学。
  
  白族民间诗歌,可分为打歌、歌谣、长诗和对口山歌。"打歌"是音译,本义为游戏、玩耍。它是同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原始的艺术形式。
  
  歌谣中,最古老的作品有《我们用岩羊犁地》和《行人歌》两首。前者反映人们开始驯野羊耕地的情景。《行人歌》描写的是汉武帝开凿僰道时民工们的艰辛和发自内心的不平。
  
  近代和现代的民歌,多为"白族调"。"白族调"有比较固定的乐曲,可独唱,亦可对唱。唱时大都用三弦琴伴奏。其内容,有反映白族人民身受剥削压迫痛苦的,有歌唱劳动生产的,有倾吐爱情和反映社会风俗的。
  
  白族民间文学中,有一种区别于白族调的长篇诗歌体──本子曲。这种本子曲,有故事,有人物。主要流传于剑川、洱源一带,著名作品有《鸿雁带书》、《鸿雁回书》、《李四维告御状》、《青姑娘》、《放鹞曲》、《黄氏女对经刚》等。剑川县还流行一种长诗体──串枝连或串珠连。《放鹞曲》就属于本子曲中的串枝连诗体。《青姑娘》则是诗、歌、舞三结合的文艺形式。由于白族调和本子曲流传非常广泛,民间又有赛诗的习俗,因此各地都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手。
  
  对口山歌,是一种用汉语进行创作和对唱的民歌。主要流传于汉族和白族杂居的地区。其内容多为反映男女之间的爱情。
  
  白族地区还广泛流行一种民间曲艺──大本曲。大本曲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它由唱词和说白构成,以唱词为主,说白为辅。大本曲的唱本,有些是根据汉族的古典小说、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改编的,有些是根据白族民间故事改编的。
  
  白族地区有一种民间戏剧──吹吹腔。剧目有 200多种,多数是根据汉族古典小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白族民间故事改编的。
  
  南诏以前,白族与汉族就有来往。此后汉文成为白族地区的通行文字。在白族知识分子中,历代都出现过用汉文写作的诗人和作家。南诏时期,南诏王室曾多次派人到中原学习汉文化,并请汉族的文人学士到南诏任职,传授汉文化,但因当时学习汉文化,主要限于南诏王室之中,故南诏时期的诗人也主要出于王室。如寻阁劝、赵叔达、杨奇鲲、段义宗等。南诏国王寻阁劝善于写诗,传世仅《星回节》一首。收入《全唐诗》。南诏清平官赵叔达亦能诗,今存《星回节避风台骠信命赋》一首。清平官杨奇鲲的诗作今仅存收入《全唐诗》的《途中》和《岩嵌绿玉诗》两首。
  
  明代著名的诗人和作家,有李元阳、高桂枝、杨南金、杨黻、杨士云等。李元阳的诗多为山水诗,但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如《书轩言怀》等。高桂枝的诗,载于《邓川州志》的有《卫军行》、《挑河吟》等 7首。他的诗多描述明代大理地区实行戍兵屯田给人民所带来的痛苦,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杨南金著有《裨乡集》、《守土训》、《三教论》等诗文集。他的诗文侧重于揭露贪官污吏以及暴政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杨黻是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经学家。《明史·杨黻传》说他"读五经书皆百遍,工篆籀、好释典","注孝经数万言,证群书"。他擅长用僰文(即白文)写作白族民歌体的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花碑》。诗中以满腔的热情,描绘了苍山洱海的山川风物、历史掌故和白族的社会风尚。语言流畅生动,一气呵成,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全诗刻于石碑,今存大理县圣源寺。杨黻仿照白族民歌体写诗,开一代诗风。后人即将文人写的此种诗体,统称为"山花体"。杨士云也是明代著名诗人。他对文学、史学、经学、天文学都有很深的研究。今存作品有《栽秧》、《栽罢》、《见野妇挑菜》、《紫笋茶》、《旱》等。他的诗作反映民间疾苦,敢于为民代言。
  
  清代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白族中涌现出不少作家和诗人,如王崧、师范、李於阳、赵藩、周钟岳、赵式铭、张子斋、马曜、杨明、马子华等。赵藩是清朝官吏,但他同情辛亥革命和民间疾苦,写下了大量诗篇,据《滇八家诗选》称:"自同治甲子起,迄民国丁卯止,存诗70余卷,不下万首千首",但今仅存《向湖村舍诗文集》、《骈文诗钞》、《鹤巢小录》等。他的诗多属怀古、唱和之作,但亦间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赵式铭是诗人、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1804至1909年,先后创办《丽江白话报》和《永昌白话报》。1910年,与钱平阶、由云龙在昆明创办《云南日报》。1916年前后,在广州参加南社。1934年前后,参加章炳麟等创办的"苏州国学会"。1932至1942年,与周钟岳编纂《云南通志》。他的作品除语言学和历史著作外,诗文作品有《睫巢诗稿》、《希夷微室诗钞》、《睫巢文稿》、《行年七十自述》等。马曜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诗人和历史学家。14岁开始写诗。著有《茈湖精舍诗初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写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抨击时政和歌颂民主运动的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族新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戏剧家杨明、散文作家马子华、小说家杨苏及诗人晓雪、张长等,写了不少反映云南各民族生活的作品,张文勋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和白族文学史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