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苏联翻译理论
1)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Soviet Union
苏联翻译理论
2)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关联翻译理论
1.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Snow·On the Pattern of Qinyuanch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沁园春·雪》英译文的关联翻译理论阐释
2.
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during the 13 years from 1994 to 2006.
从1994至2006年的13年间关联翻译理论在我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着重于对关联理论解释力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观点或原则,争执的焦点问题是"关联理论是否能够涵盖翻译的所有层次"和"关联理论能否解决文化缺省"。
3.
Based on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ors consider the intention of the source writer and the cognitive context of the target readers,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to translate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make .
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  Relevance Theory in Translation
关联理论与翻译
4)  translation theories
翻译理论
1.
A Probe in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s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s translation theories;
中西翻译理论差异原因探寻——兼论中国翻译理论的建构
2.
Decoding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F
从归化异化的视角解读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3.
It traces back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generalises some translation theories which can be used to guide trademark words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re correspondingly proposed.
在回顾、总结可指导商标词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之后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
5)  translation theory
翻译理论
1.
Reconsideration on Translation Theory——al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翻译理论的再认识——兼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2.
Relationship and application o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English;
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应用
3.
Contrastive study of socio-cultural influence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religious versions and the translation theory;
宗教文本翻译的社会文化影响及其翻译理论之比较
6)  theory of translation
翻译理论
1.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Pound’s achievements in translation,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ion upon his writings.
翻译是美国大诗人庞德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庞德的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对其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补充资料:《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
      苏联高等学校历史档案专业教科书。1966年初版,1980年修订再版。由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批准使用。修订本由Ф.И.多尔吉赫和К.И.鲁捷尔松主编。18位档案学者参加撰写。
  
  全书除绪论外,共4编16章。第一编为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文件的组织,分3章论述国家档案全宗文件的3个分类等级和原则、档案馆文件的鉴定和补充原则、档案馆档案的统计及对其数量和状况的检查。第二编为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文件科学查考工具的编制,以4~11章阐明了科学查考工具的体系结构、概念、类型及编制原则和方法。1966年版本中在这一编曾设专门一章论述档案情报检索的机械化,再版时删去,把档案检索自动化的内容写进了科学查考工具的相关章节,提出参照国际十进分类法建立本国的自动化情报检索系统。第三编论述档案文件的组织利用,把档案的利用纳入情报领域,强调它是档案馆科学情报活动的一部分。第四编为国家档案部门的组织管理,分 4章阐述了档案机构体制和职能,业务指导和监督,档案干部的管理、考核和职责,档案机关科研工作的概念和分类。
  
  该书吸收了1946年和1958年同名的两本教材中的正确原理和方法,引进了情报学、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及国际档案学术界的最新科研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见解和概念。诸如档案全宗的属概念和种概念,文件全宗、国家档案全宗成分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核心加强对档案部门的科学管理,管理书面纸质文件主要使用历史联系原则,管理新型载体的非书面文件主要使用逻辑联系原则等,荟萃了苏联60年代中期以来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于1984年出版了再版本的中译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