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汉译模式
1)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model
汉译模式
2)  forms of translation
汉译形式
3)  translation models
翻译模式
1.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such terms as textual correspondence, translation models and its catalogues, the theory of equivalence levels, the differences bet.
本文对俄罗斯《翻译工作者札记》(《Тетрадипереводчика》)上的语言学翻译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纳 ,内容涉及翻译理论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与方法、性质和其各组成部分 ,以及语境对应、翻译模式及其分类、等值层次理论、等值和等同的差异 ,等
4)  schema translation
模式翻译
5)  Compiler model
编译模式
6)  translation patterns
翻译模式
1.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the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case study of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kill and its prototypical Chinese translation patterns by resorting to Figure-Ground and lexicalization and corpus data to find a practical wa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verb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研究发现,kill有七种常规汉译模式:kill模式、"kill+工具"模式、"kill+方式"模式、"kill+路径"模式、"kill+原因"模式、"kill-致使"模式和混合模式,这些模式是通过改变kill事件结构中原有"图形"及"背景"框架来获得的,源语和目的语中动词的不同词汇化模式与对事件框架的不同"图形"、"背景"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词语的翻译模式。
补充资料:蒙藏汉民族形式的混容-河北承德外八庙(清)
蒙藏汉民族形式的混容-河北承德外八庙(清)

  承德位于北京通往内蒙的要道上,又是清代帝王避暑的地方,自十八世纪初,就在这里修建离宫,称为“避暑山庄”。

普陀宗乘之庙

  在离宫东面和北面的丘陵地带,先后建造了十一座喇嘛庙,因有八座隶属清廷理藩院管理,而其处塞外,故俗称“外八庙”。它们是溥仁寺(公元1713年建)、普宁寺(公元1755年建)、溥 寺(1760年)、安远庙(1764年)、普乐寺(1766年)、普陀宗乘庙(1771年)、殊象寺(1774年)、须弥福寺庙(1780年)。

  这些庙宇风格各异,气势恢宏,散布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峦坡地,众星捧月般拱卫在避暑山庄周围,其占地面积四十多万平方米,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寺庙建筑群体之一。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营溥仁寺、溥善寺,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须弥福寿之庙落成,前后历时六十多年。现完整保存下来的有七座。

  除了溥仁寺和殊像寺外,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或模仿蒙、藏民族的建筑形式。现以普陀宗乘庙为例。

普陀宗乘之庙碑厅

  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布达拉宫,位于避暑山庄北方狮子沟北山岗上,占地面积为220,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该庙仿西藏布达拉宫兴建,整个建筑分布在山坡之上,大致为三部。前部有山门,门前有石狮一对,其后为碑亭,碑亭有石碑三通。碑亭后为五塔门,门前有石象一对。

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与石象

  五塔门上的五塔统称喇嘛塔,每塔均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饰佛龛有时轮金刚咒,即六字真言经,塔刹由相轮、承露盘、月、日、火焰组成。相轮十三层代表佛教十三天,亦寓意吉祥,月日表示阴阳交感产生甘露到承露盘入宝瓶中,火焰象征佛教兴旺。据藏传佛教密宗理论,每座塔的颜色和装饰分别代表五行、五智及五方尊佛,从右至左依次为黑色塔。代表“风”。白色塔代表“水”,黄色塔代表“土”,绿色塔代表“空”,红色塔代表“火”,其前部建筑基本对称,过琉璃牌坊至大红台为中部,琉璃牌坊摹北海小西天“须弥春”所建,这里以白台为主。白台以青砖作边,镶以红色盲窗,有些白台上建有小殿堂。寺庙后部大红台,为主体建筑,它通高43米,建筑在片麻岩石基上。四周群楼环抱,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外侧饰以藏式盲窗。台中为方七间的“万法归一"殿。殿内迎门是珐琅菩提塔,中央佛龛内供释迦牟尼像,经座后供文殊、普贤等,东西及南侧皆供有精致铜佛像。“万法归一”殿及东边的落迦胜境殿“权衡三界”亭均为鎏金铜瓦顶。

  该庙内计有大小建筑60处,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表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