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林语堂(1895~1976)
1)  Lin Yutɑng
林语堂(1895~1976)
2)  An Laixu
安来绪(1895~1976)
3)  LIN Yu-tang
林语堂
1.
The Vivid Beauty of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Translated by LIN Yu-tang;
林语堂译《浮生六记》的“传神”美
2.
On the Changes of Context and the Reception of Lin Yu-tang s Works in the 1930s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Modern Society;
论林语堂1930年代创作语境与读者接受的变化及对当下的启示
4)  Lin Yutang
林语堂
1.
On Intrinsic Qualities of Lin Yutang s Cultural Thoughts;
论林语堂文化思想的内在品格
2.
The Meeting of and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ristianity——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 Yutang and Christianity;
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相遇与交战——林语堂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化阐释
5)  Lin Yu Tang
林语堂
1.
The Personality of Yao Mu Lan and Lin Yu Tang;
姚木兰与林语堂的人文品格
2.
Lin Yu tang advocated short humorous essays,and developed his own school of "Lunyu" in the literary world in China.
林语堂标举幽默闲适小品文 ,在 30年代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论语派”。
3.
LIN Yu tang had seen that the human race was insignificant,the life would ultimately go to nothingness,and the fate was bound to be incomplete and unsatisfactory.
林语堂看出人类渺小、生命终极虚无和命运必然不完满 ,但又强调人的相对尊严和人生的相对价值 ,并且认为“存在”的那些必然缺陷也有积极意义 ,可以产生诗意、傲骨和真正的自由心态 ,可以使人活出另外一种高境界。
6)  Dong Zhentɑng
董振堂(1895~1937)
补充资料:林语堂(1895~1976)
      现代散文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又改作语堂。笔名有毛驴、宰予、宰我、岂青、萨天师等。福建龙溪人。1895年10月10日生。他的父亲为乡村基督教牧师。林语堂自幼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和影响,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起,先后赴美国、德国研究语言学,获哈佛大学硕士、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
  
  1923年林语堂回国,在北京大学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因支持和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受到北洋政府通缉,于1926年5月返闽,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院秘书。1927年春,去武汉,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7月到上海,始专事著述。
  
  林语堂是《语丝》(见语丝社)周刊主要撰稿人之一。他这一时期发表的杂文如《祝土匪》、《说文妖》、《读书救国谬论一束》、《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揭露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抨击文化界一些学者名流的丑恶行径,表现出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勇气和对群众革命行动的热情支持,风格朴实隽趣。但在另外一些文章中,也流露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妥协倾向,反映着深刻的思想矛盾。当时的文章,后来收入《剪拂集》(1928)。林语堂还是一位语言学家,他著的《开明英文读本》(1929)和《开明英文文法》(1930)在当时亦有较大影响。
  
  30年代初,林语堂曾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文学方面,他积极推动小品文的创作。从1932年起,陆续创办《论语》(见论语派)半月刊、《人间世》半月刊和《宇宙风》半月刊,提倡"幽默""闲适"的"性灵文学",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关于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主张,受到鲁迅等人的批驳。这一时期,林语堂著有《大荒集》(1934)、《我的话》(上册《行素集》,下册《披荆集》,1936)等,文字较前含蓄,虽有寄沉痛于幽默的消极反抗,却已没有多少社会讽刺的意义。
  
  林语堂1936年居留美国,此后主要用英文写作。他写的《生活的艺术》(1937)和前一时期所写的《吾国与吾民》(1935),介绍和译述中国的传统思想、哲学和文化艺术,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未能作出正确的、符合事实的叙述,却是风行欧美的畅销书。1947年林语堂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林语堂定居台湾省台北市,用中文写了后来收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1967)中的许多论古说今的杂文随笔。自1936年以后,林语堂还用英文写了《京华烟云》(1939)、《风声鹤唳》(1941)等 8部长篇小说。加上传记、散文、论著、文选及词典、译作等共达30余部。
  
  林语堂的中文著作有:《语堂文存》(1941,上海)、《无所不谈合集》(1974,台北)、《语堂文集》(1979,台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