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博蒂切利,S.
1)  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
博蒂切利,S.
2)  bordati
博达蒂绸
3)  Tirebolu
蒂雷博卢
4)  Jacques Thibaud (1880~1953)
蒂博,J.
5)  Albert Thibaudet (1874~1936)
蒂博代,A.
6)  Sidney Poitier (1924~  )
波蒂埃,S.
补充资料:博蒂切利,S.
      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生于佛罗伦萨,1510年 5月17日卒于同地。博蒂切利的绘画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反映了当时勃兴的文艺复兴美术的水平,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博蒂切利是他的绰号,原意为"小桶",原名亚历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他幼年丧父,由其长兄抚养,少年时学习金银工艺,后转入画家F.F.利皮门下为徒,又曾一度在A.波拉尤奥洛和A.del韦罗基奥的工作室中当助手。1470年开设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并吸收了老师利皮的儿子F.利皮为助手。70年代初期和中期,他的作品主要为宗教画,表现有关基督生平的传说以及圣徒、圣经人物画像。代表作有《三王来拜》(约1475)、《圣塞巴斯蒂安》(1474)等。这些画博采各家之长,精于写实,构图新颖,甚得佛罗伦萨市民赞赏。该城最大的银行家和政治上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对他亦很重视。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他的作品多由美第奇家族订制,除宗教题材外,又增加了许多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如《春》(1477~1478)、《维纳斯的诞生》(约1485)、《维纳斯和马尔斯》(约1485)等,是最能体现他个人风格的名作。1481~1482年间,博蒂切利应罗马教皇之邀,在梵蒂冈教皇宫中的西斯廷礼拜堂两侧墙面作壁画。90年代以后,佛罗伦萨宗教改革家G.萨伏那洛拉掀起群众运动,并于1494年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美第奇家族的统治,恢复共和政治,实行民主改革。博蒂切利深受其影响,作品中的宗教精神亦有加强。1498年萨伏那洛拉被处死后,博蒂切利极感悲痛,1500年作《哀悼基督》以寄托哀思。博蒂切利虽然在16世纪仍生活了10年,但晚年作品甚少,与佛罗伦萨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已无多联系。
  
  博蒂切利的作品以宗教题材在数量上居首位,这也是15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之一。但他的宗教画已充满世俗精神,用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宗教意旨,而且技法极重写实,在人体结构与透视画法上都达到很高水平,并能熔前辈各大家的艺术于一炉。70~80年代间,他先后创作了几幅以《三王来拜》为题的祭坛画。《三王来拜》的故事是说圣母玛丽亚生下耶稣后,东方三位国王(亦称"博士"或"马哥斯僧")特来朝拜。过去构图一般把圣母子放在一边,三王在另一边,他却把圣母子放在图中央,三王及群众环立左右,加强了集中统一的效果,而且把圣母子及身边的人物组成一个三角形,表明他和L.达·芬奇同样致力于这种构图样式的探讨(两人曾同在韦罗基奥工作室中学艺)。这几幅《三王来拜》不仅构图严谨,人物刻画也极为认真,背景的墙垣、花草和建筑物表现精确,光暗分明,色彩明丽和谐。乌菲齐美术馆藏的那幅《三王来拜》,人物尤为精彩,画中多用时人肖像,其中且有他的自画像,各个人物无不逼真生动,表明作者的功力极深。
  
  博蒂切利除注重写实外,还很注意发展自己特有的秀逸风格。如《圣塞巴斯蒂安》,表现基督教传说中一位殉难的圣徒被罗马士兵乱箭射死时的情景,但画家却不强调殉难的壮烈,而着意于人物的清秀与诗意。他还以自己秀逸风格创作圣母像,在写实的基础上作别具匠心的艺术加工,圣母显得虔诚温柔、善感多愁,在宗教艺术中独具一格。
  
  博蒂切利艺术的秀逸风格的最杰出代表,是两幅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春》和《维纳斯的诞生》。这两幅画都是为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的一个远房兄弟绘制的,据近年考证,这两幅画的题旨和含意迄今仍有不少存疑之处,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幅画的内容显然主要取材于订画者的诗文。《春》虽然指自然节令,却完全用神话人物体现画意。画幅中央端庄而立的是维纳斯女神,她是爱和美的象征,是人性的化身,歌颂维纳斯也就等于歌颂人性,因此作者把她置于正中,主持整个场面。画幅右面从边缘到中心分别为风神、春神和花神,风神推动春神来到人间,花神则使百花竞开,香洒大地;画幅左面则分别为墨丘利和三位优美女神,墨丘利以法杖驱散乌云,优美女神则翩翩起舞,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桔林(桔子的圆球形暗喻美第奇家族的徽饰)。总的来说,这幅画表现了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并有颂扬美第奇家族之意,但画面却并不是单纯的欢快情调,而仿佛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色彩。使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崇高地位的是画家塑造的各个人物形象,特别是身披薄纱的三位优美女神,极尽轻盈秀逸之致。《维纳斯的诞生》则表现女神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构图比较单纯,全画以裸体的维纳斯女神为中心。博蒂切利仿效希腊古典雕像中的维纳斯形象,但风格全属新创,强调了女神的秀美与清纯,神情却微觉忧伤,富于含蓄之美(见彩图)。这两幅画都显示了崇奉古典文化的时代特征,是西方近代艺术中第一批成功的古典题材作品,除了大幅作品之外,博蒂切利用单线画成的一套但丁《神曲》插图,显示了他在素描方面的精深造诣。  博蒂切利艺术以其秀逸的风格,明丽绚烂的色彩和流畅轻灵的线条,在文艺复兴诸大家中独树一帜。但在文艺复兴以后,有较长时期西方人士未能对他作出恰当评价,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和英国拉斐尔前派运动中,他才备受赞扬,被人们推崇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大师。由于他极善于运用线条,与东方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特点也受到中国及日本研究者的重视。
  
  

参考书目
   朱龙华:《波提切利》,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