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ul Tillich (1886~1965)
蒂利希,P.
2) Paul Tillichi
蒂利希
1.
Paul Tillichi’s Theory of Ultimate Concer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Religion Conversation;
蒂利希“终极关怀”理论及其对宗教对话的启示
3) Paul Johannes Tillich (1886~1965)
蒂利希,P.J.
4) Paul Ehrlich (1854~1915)
埃尔利希,P.
5) Tillich
蒂里希
1.
Coming into Being of Tillich s "Ultimate Concern" Thought;
蒂里希“终极关怀”思想的形成
2.
Paul Tillich is a great thinker wh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both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保罗·蒂里希是一位横跨哲学与神学并在两个领域都做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
3.
Tillich is a thinker who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both philosophical and theological areas in the 20th century.
蒂里希是20世纪横跨哲学与神学并在两个领域都做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他高度重视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以“终极关怀”为旨趣的宗教文化观应答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当代文化的精神困境,其宗教哲学思想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化与宗教关系的基本理论入手,系统分析蒂里希的宗教文化关系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求现代文化危机的根源,进而全面地考察其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突出体现蒂里希文化理论解决现代文化危机问题的独特意义。
6) Pierre Loti (1850~1923)
洛蒂,P.
补充资料:蒂利希,P.
美国基督教新教神学家。原籍德国。生于施坦策台。1911年获哈雷大学神学硕士学位。曾任信义会牧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德国随军牧师。战后参加宗教社会主义运动。1919~1933年间先后在柏林、马尔堡、德累斯顿和法兰克福等大学任教,讲授神学和哲学。1933年因批评纳粹运动被迫移居美国,相继在纽约协和神学院、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授。
蒂利希的神学观点介于自由主义神学与新正统神学之间,主张从哲学及各种人文科学角度研究神学问题。有人因为他企图向现代怀疑主义者论证基督教的合理性,而将他视为面临崩溃的基督教传统观念最后一位代表;也有人因为他关于上帝和信仰意义的论述,抽去了传统信仰的基石,而称他为当代西方神学新潮流的先驱者;蒂利希则自称为跨越两个时代的人。蒂利希的思想发展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谢林的自然哲学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他的观点颇具存在主义色彩,但又努力以哲学的本体论方法寻求上帝的实在性。他信守路德宗因信称义的教义,但是反对将其局限于罪人如何见容于圣洁的上帝这类宗教问题,主张以该教义作为指导人的理智生活和一切经验的原则。他力图用"关联法"使圣经的信息与各时代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令人们关心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虽然这是神学和哲学的共同任务,但二者各有侧重:哲学注意研究"普遍的道",神学注重研究"特殊的道";前者是客观的、共同的,后者是主观的、个人的,二者相辅相成。基督教的信仰为二者的结合。他还认为,一切学问都能引导人去认识上帝。
他宣称,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他律"阶段。即律法管制着人的存在意义,压抑着个人的自由,迫使人起来反叛律法;②"自律"阶段。即人推翻了律法而成为自己的主宰,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③"神律"阶段。即神看到人失去了存在意义后,便设法与人和好,将新的律法放入人心之中,使之成为新造的人,且获得存在的意义。人类通过这三个历史阶段而归向"自有、至尊的上帝"。他采用辩证的方法重新解释基督教义,例如,他认为宗教仪式既是通往上帝的道路,又是接近上帝的障碍。他主张神学和哲学应从与科学、艺术、精神病学及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寻求发展。
代表性著作有《系统神学》、《科学的体系》、《教会与文化》、《新教的时代》、《生存的勇气》、《爱、权力与正义》和《信仰之动力》等。
蒂利希的神学观点介于自由主义神学与新正统神学之间,主张从哲学及各种人文科学角度研究神学问题。有人因为他企图向现代怀疑主义者论证基督教的合理性,而将他视为面临崩溃的基督教传统观念最后一位代表;也有人因为他关于上帝和信仰意义的论述,抽去了传统信仰的基石,而称他为当代西方神学新潮流的先驱者;蒂利希则自称为跨越两个时代的人。蒂利希的思想发展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谢林的自然哲学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他的观点颇具存在主义色彩,但又努力以哲学的本体论方法寻求上帝的实在性。他信守路德宗因信称义的教义,但是反对将其局限于罪人如何见容于圣洁的上帝这类宗教问题,主张以该教义作为指导人的理智生活和一切经验的原则。他力图用"关联法"使圣经的信息与各时代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令人们关心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虽然这是神学和哲学的共同任务,但二者各有侧重:哲学注意研究"普遍的道",神学注重研究"特殊的道";前者是客观的、共同的,后者是主观的、个人的,二者相辅相成。基督教的信仰为二者的结合。他还认为,一切学问都能引导人去认识上帝。
他宣称,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他律"阶段。即律法管制着人的存在意义,压抑着个人的自由,迫使人起来反叛律法;②"自律"阶段。即人推翻了律法而成为自己的主宰,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③"神律"阶段。即神看到人失去了存在意义后,便设法与人和好,将新的律法放入人心之中,使之成为新造的人,且获得存在的意义。人类通过这三个历史阶段而归向"自有、至尊的上帝"。他采用辩证的方法重新解释基督教义,例如,他认为宗教仪式既是通往上帝的道路,又是接近上帝的障碍。他主张神学和哲学应从与科学、艺术、精神病学及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寻求发展。
代表性著作有《系统神学》、《科学的体系》、《教会与文化》、《新教的时代》、《生存的勇气》、《爱、权力与正义》和《信仰之动力》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