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Chang an city of SuiTang Dynasty
隋唐长安都城
2) Sui-Tang ducheng
隋唐都城
3) Tang Chang an ruins
隋唐长安城遗址
1.
In 1996, the Tang Chang an ruins has been listed as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 sites under state-level protection by the Cent.
1996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长安城遗址名列其中。
5) Sui Daxing Tang Chang'an Cheng yizhi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6) Tang Chang'an City
唐长安城
1.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emetery of Tang Zhaoling,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of tombs buried with the death,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ng Chang′an Cit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ir relationship from three main aspects:they are the cemetery and palace taiga,the tombs buried with the death,and the general arrangement of Tang Zhaoling and Chang′an City.
在分析唐长安城空间格局和唐昭陵遗址与陪葬墓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就陵园遗址与宫城、陪葬墓与宫城和皇城、陵园总体格局与唐长安城总体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唐昭陵是模仿唐长安城营建的,在模仿中亦昭显了地形条件和帝陵的属性特征。
补充资料:隋唐都城
隋、唐两代的首都或在长安,或在洛阳,在长安的时间约占十分之八强,其余在洛阳。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581)代周称帝,沿袭西魏、北周之旧,都于西汉所创建的旧长安城。次年,在旧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侧营建新都,名为大兴城;开皇三年迁都大兴城,习惯上仍称新都为长安。仁寿四年(604)炀帝即位,诏以洛阳为东京;大业元年(605)营建洛阳新城于汉魏旧城西十八里,迁都于此。此后长安虽仍居"京师"之名,但朝廷百官常驻东京,成为实际上的首都。大业五年改称东都。
唐初都长安。高宗显庆二年(657)以洛阳为东都,官司准长安。此后二十多年到他在洛阳去世,往返两都间达六次,居洛阳时间较多于长安,惟名义上长安仍为"京师"。武则天称制,遂定都洛阳。光宅元年(684)改东都为神都,京师为西京。神龙元年(705)中宗即位,复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京师(通称京城或西京);次年,还都长安。
长安本为雍州治所,洛阳本为洛州治所,玄宗开元元年(713)升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是为升京都所在州为府之始。
自开元五年起,玄宗曾五次移居洛阳,共约十年。开元二十四年以后才定居长安,天宝元年(742)以京师为西京(东都为东京), 肃宗至德二载 (757)改西京为中京,上元二年(761)复为京师,宝应元年(762)建号上都。天祐元年(904)朱温迫昭宗迁都洛阳(东都),其时实际政治中心已在朱温的驻所汴州。三年后,朱温称帝,唐亡。
隋炀帝大业六年"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在实质上将江都郡作为陪都,但未加"京"、"都"称号。
唐代除长安、洛阳两处更迭为首都、陪都,合称两都或两京外,太原、蒲州、凤翔、成都、江陵五处曾先后建为陪都。开元以后,以长安、洛阳、太原三都并建为常制,至德到宝应时又曾建五京。
武则天称帝,以并州乃武氏故乡,比汉之丰沛,长寿元年(692)以并州为北都;神龙元年中宗即位,罢北都。开元九年改蒲州为河中府,置中都,当年罢都,复为蒲州。十一年又以并州乃高祖起兵处,复置北都,升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改为北京,肃宗上元二年罢京号,宝应元年复为北都。
安史乱起,两京沦陷,玄宗奔蜀郡,肃宗即位于灵武,明年移跸凤翔。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肃宗从凤翔、玄宗从蜀郡先后回到长安,诏改西京(京兆府)为中京,以凤翔为"中兴驻跸之所",建为西京凤翔府,蜀郡为"上皇南巡之地",建为南京成都府;合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为五京。肃宗上元元年以荆州为南都江陵府,制置准两京,成都府罢京号。二年停东、西、南、北四京号。宝应元年复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北都。不久,罢西都、南都,复为三都。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581)代周称帝,沿袭西魏、北周之旧,都于西汉所创建的旧长安城。次年,在旧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侧营建新都,名为大兴城;开皇三年迁都大兴城,习惯上仍称新都为长安。仁寿四年(604)炀帝即位,诏以洛阳为东京;大业元年(605)营建洛阳新城于汉魏旧城西十八里,迁都于此。此后长安虽仍居"京师"之名,但朝廷百官常驻东京,成为实际上的首都。大业五年改称东都。
唐初都长安。高宗显庆二年(657)以洛阳为东都,官司准长安。此后二十多年到他在洛阳去世,往返两都间达六次,居洛阳时间较多于长安,惟名义上长安仍为"京师"。武则天称制,遂定都洛阳。光宅元年(684)改东都为神都,京师为西京。神龙元年(705)中宗即位,复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京师(通称京城或西京);次年,还都长安。
长安本为雍州治所,洛阳本为洛州治所,玄宗开元元年(713)升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是为升京都所在州为府之始。
自开元五年起,玄宗曾五次移居洛阳,共约十年。开元二十四年以后才定居长安,天宝元年(742)以京师为西京(东都为东京), 肃宗至德二载 (757)改西京为中京,上元二年(761)复为京师,宝应元年(762)建号上都。天祐元年(904)朱温迫昭宗迁都洛阳(东都),其时实际政治中心已在朱温的驻所汴州。三年后,朱温称帝,唐亡。
隋炀帝大业六年"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在实质上将江都郡作为陪都,但未加"京"、"都"称号。
唐代除长安、洛阳两处更迭为首都、陪都,合称两都或两京外,太原、蒲州、凤翔、成都、江陵五处曾先后建为陪都。开元以后,以长安、洛阳、太原三都并建为常制,至德到宝应时又曾建五京。
武则天称帝,以并州乃武氏故乡,比汉之丰沛,长寿元年(692)以并州为北都;神龙元年中宗即位,罢北都。开元九年改蒲州为河中府,置中都,当年罢都,复为蒲州。十一年又以并州乃高祖起兵处,复置北都,升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改为北京,肃宗上元二年罢京号,宝应元年复为北都。
安史乱起,两京沦陷,玄宗奔蜀郡,肃宗即位于灵武,明年移跸凤翔。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肃宗从凤翔、玄宗从蜀郡先后回到长安,诏改西京(京兆府)为中京,以凤翔为"中兴驻跸之所",建为西京凤翔府,蜀郡为"上皇南巡之地",建为南京成都府;合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为五京。肃宗上元元年以荆州为南都江陵府,制置准两京,成都府罢京号。二年停东、西、南、北四京号。宝应元年复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北都。不久,罢西都、南都,复为三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