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契约动机论
1)  contract theory
契约理论
1.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accounting credit standing based on contract theory;
契约理论视角的会计诚信问题探讨
2.
An Integration of Contract Theory and Capabilities Theory:A Quest for the Nature of the Firm;
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融合视角的企业本质问题研究
3.
Finally the paper uses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ociology and contract theory to make such a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 it is a wise choice that enterprises take seriously to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最后,运用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契约理论分析指出,在当今资讯发达,消费者生态意识、人权意识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认真对待其社会责任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2)  contractual theory
契约理论
3)  Contract Theory
契约论
1.
Western Contract Theory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唯物史观视角下的西方契约论思想
2.
From Hobbos and Rousseau to Rauls and Nozick,ethics in contract theory has demonstrated its powerful inner tension in modern history.
从霍布斯、卢梭到罗尔斯、诺齐克,契约论伦理思想可谓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之中显现了强大的内在张力。
3.
From the angle of contract theory,it made an inquiry and scrutiny into the coach- athlete relationship from two aspects of system and ethics,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ov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of competitive sport in our country: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gulations and systems,cultivating common value outlook in order to enhance.
从契约论角度,分制度和伦理两个层面对师徒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和审视,提出构建我国竞技体育和谐师徒关系的对策:加强法规及制度建设、培植共同价值观以增强师徒凝聚力、主动营造和谐关爱的氛围、保持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4)  theory of contract
契约论
1.
What, then, is the theoretical power of this theory? This paper attempt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by first discussing political legality testified by classic theory of contract, and then sums it up into three kinds.
自近代以来 ,社会契约论在西方政治哲学中一直是最有力的理论。
5)  social contract theory
契约论
1.
The social contract theory ,which used to be considered an out-dated demonstrative approach,has been revitalized by Rawls.
契约论作为一种论证方法曾一度沉寂,罗尔斯却在当代又复活了它。
2.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ontext of the descriptive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its representation of Utilitarianism and social contract theory, the writer of the present paper holds that they are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fighting against thearchy and despotism.
从功利主义和洛克的契约论所赖以产生的描述性政治哲学的理论背景分析中 ,本文认为 ,它们是在反对神权政治和世俗专制中建立起来的 ,其共同的理论旨趣是“自由 ,只有因为自由而被限制。
6)  dynamic bargain
动态契约
1.
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the assumption of fixed cost and utility retention, two kinds of 2-phases dynamic bargain models as inverse options are proposed, i.
研究基于咨询项目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并引入固定成本和保留效用假设,提出了逆向选择下的两种两阶段动态契约,即完全相关信息结构、独立信息结构的动态契约模式,揭示盟主根据高效或低效合作伙伴在不同阶段拥有私人信息的相关程度,通过设计不同的动态契约机制来增强合作伙伴的参与意识和工作努力程度,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旨在解决咨询服务虚拟企业中拥有私人信息下的工作努力与利益分配问题,为咨询服务虚拟企业中分期付款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Three twain phases dynamic bargain models under converse choice were put forward to settle the work endeavor and advantage distributive problem, which provided the determinate theory by exerting consign-agent theory foundation.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提出逆向选择下的3种两阶段动态契约模型,意在解决拥有私人信息下的工作努力与利益分配问题,为虚拟企业中分期付款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补充资料: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

  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学分支之一,也因为如此,契约理论一直处于不停的整合过程之中,中国部分学者在介绍该理论时,将代理理论列为传统理论,但这种归类可能产生一些误导,使人感到代理理论是一种过时的理论,已被不完全契约理论所替代。我国部分经济学者对交易成本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关系也存在误解,如杨其静(2002)认为,%26ldquo;具有讽刺性的是,对GHM上述观点(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批评首先就来自于交易费用学派。%26rdquo;

  首先必须明确,契约理论究竟包括了哪些理论流派。按照Brousseau%26amp;amp;Glachant(2002)的观点,契约理论应包括:激励理论(ncentivetheory)、不完全契约理论(incompletecontracttheory)和新制度交易成本理论(thenewinstitutionaltransactioncoststheory)。Williamson(1991,2002)指出,契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公共选择、产权理论、代理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四种。激励理论是在委托代理理论(完全契约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布坎南提出的用契约研究公共财政的公共选择方法主要用来分析%26ldquo;公共秩序%26rdquo;(publicordering,Williamson,2002)。契约理论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三个理论分支,这三个分支都是解释公司治理的重要理论工具,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契约理论主要分支的争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对完全契约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的批评

  Hart(1991)从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契约方冲突的观点开始着手批判,他指出,按照这个观点,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引入导致所有权与签订完全的(comprehensive)契约无关,因为它使得Arrow-Debreu状态依存契约产生偏离,契约随之成为次优状态,进而无效率将成为信息不对称函数的因素,这种函数关系取代了所有权,因此在一个交易成本巨大且契约不完全的世界中,代理理论显然不能提供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概念的合理解释。

  Hart(1995)再一次对完全契约理论提出批评,认为完全契约理论由于把所有的签约成本都归结于观察可变量的成本,若该变量可被双方观察到,即可无成本地纳入契约之中。因为存在努力水平这种只能被一方观察到的变量,最优契约不是最佳的,但是完全契约理论在最大程度上明确规定未来所有状态下各方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契约是完全的,结果将来各方不需要对契约修正或重新协商,如果要修改或重新协商就应该已经被预期到并已纳入最初的契约之中。换句话说,给定一个在均衡路径中重新协商的契约,都存在一个无需重新协商的等价契约。这与现实是不相符的,在现实中契约是不完全的,并且无时不在修改或重新协商之中。Tirole(1999)指出,委托人在完全契约条件下可能面临着一定的福利损失(相比较不完全契约条件)。

  Hart(1995)也对交易成本理论提出了批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争论问题与套牢行为在单个企业内将会减少,但是缺乏对此种情况赖以发生的确切的机制解释。假定代理者会自动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也难以理解,因为机会主义在企业内部并不总是减少的,否则的话,在一家大型企业内进行所有经济活动必定是最优的。交易成本理论目前没有对合并企业内争论与套牢行为会减少的机制给出一个清晰的解释。

  交易成本理论对完全契约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批评

  Williamson(1988)指出:交易成本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代理理论弄丢了的机会主义与有限理性,结果导致在代理理论中交易成本成为%26ldquo;无水之源%26rdquo;,因而产生了所谓的代理成本。更主要的是,因为代理理论迷失了有限理性,使得完全契约缺乏逻辑上以及实证上的支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