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llectivity feeling or collectivity consciousness
集体情感(集体意识)
2)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集体意识
1.
The Modernity of mile Durkheim's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Its Construction to Harmonious Society
迪尔凯姆“集体意识”的现代性与和谐社会
2.
The reason for the prevailing of the corrup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is that the behavior of“seeking rent through being an official”was not regarded as a crime in the effectiv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中国传统社会官员腐败横行,重要原因为“做官发财”行为在当时真正发生作用的社会集体意识中并不是一种不可接触的“罪”。
3.
This paper tries to approach the social problems in China s rural areas by taking the exposition of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showing in the two societi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文章试以迪尔凯姆关于“集体意识”及其在两类不同质的社会中的表现的论述为理论依据来探讨中国农村的社会问题。
4) Collective Unconscious
集体无意识
1.
Female is admitted by a refusing manner of male culure,the paradox of which becomes a collective unconscious in which the male culture is supreme to female s being.
男性文化以拒绝的方式置女性于无我的他者性生存,在拒绝的接纳这一悖论的生存中男性文化对女性的霸权地位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
2.
He put forward such key concepts as collectiv unconscious,archetype,primordial images and illusions,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rts and collective unconscious,and reasonably interpreted the sources,motivations and contents for arts creation.
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和幻觉等核心概念,论述了艺术与集体无意识的内在关系,对艺术创作的根源、动机和表现的内容等问题作了合理的阐释,揭示了艺术与原型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说明了艺术创作的奥秘所在。
3.
In her novel Biography of Hulan River,Xiao Hong describes the Hulan river people s tragic life under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nd deeply exposes that the existence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 is among the people s daily and stale life.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通过描述集体无意识笼罩下呼兰河人的悲剧人生,深刻揭露出集体无意识这张无形大网就存在于呼兰河人陈腐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当中,集体无意识已成为一个民族沉重的历史精神枷锁,吞噬着人们的生命,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5)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集体无意识
1.
Discuss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arl Gustav Jung s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ccumulating;
荣格“集体无意识积淀内容”辨疑及启示
2.
On the Tragedy of Emily from the Aspect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nd Prototypal Criticism Theory
“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观照下艾米莉悲剧的必然性
3.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nti-discrimination consciousness,perfecting social guanrantee system and comple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of discrimination in graudates employment.
加强反歧视意识的培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集体无意识"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权救济工作,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补充资料:集体农庄
苏联建立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集体劳动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农业企业。在苏维埃政权初期,苏联农村曾经出现过农业公社、共耕社、农业劳动组合等多种形式的集体农业(见苏联农业集体化)。30年代初苏联开展全盘集体化运动时,确定农业劳动组合为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此后,通常就把农业劳动组合称为集体农庄。在集体农庄中,基本生产资料如大型农具、役畜、畜群、经营用建筑物等等,属于集体所有;庄员进行集体劳动;农庄的收入在扣除补偿生产资料消耗、提取公有基金以后,按庄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给个人消费。同时允许庄员保留一定数量的宅旁园地和小农具,自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和家禽,经营家庭副业。
发展概况 在农业集体化初期,集体农庄规模不大。1928年平均每个集体农庄只有13户农户,100公顷农业用地;1940年为79户农户,1400公顷农业用地。50年代中期,苏联广泛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规模迅速扩大。1981年苏联共有集体农庄25900个,平均每个集体农庄有489户农户,6500公顷农业用地,1850头牛(其中奶牛623头),1067头猪,1730只羊,拥有41台拖拉机(自然台)。集体农庄已经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1934年基本上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曾是苏联农业主要的经济成份。1940年集体农庄生产的谷物占谷物总产量的80%,原棉占94%,甜菜占43%,肉占19%,奶占17%,羊毛占49%。随着国营农场的发展以及50年代中期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大大下降。到80年代初,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比重已大体相等。1980年,集体农庄生产的谷物占谷物总产量的50%,原棉占66%,甜菜占90%,向日葵占73%,肉占31%,奶占38%。
组织形式 集体农庄的最高权力属于集体农庄庄员大会(代表大会)。由庄员大会选出的管理委员会和集体农庄主席(也就是管理委员会主席)领导和管理集体农庄的日常活动,并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集体农庄内部按生产原则或者地区原则设立其下属单位。大型集体农庄为三级组织结构,即集体农庄、分农庄、生产队(畜牧场),中小型集体农庄为两级组织结构,即集体农庄、生产队(畜牧场)。
管理制度的改革 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对集体农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计划工作中,实行以商品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办法;在生产方面,国家只向集体农庄下达一项指标,即各种农产品采购量,其他指标如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牲畜产品率、播种面积与结构等等,都由集体农庄自行决定;在采购制度上,取消义务交售制等多渠道采购办法,实行统一的国家收购制,并固定收购任务(一定五年不变),对于超计划(或超过前五年平均交售水平)交售给予50%的加价奖励;在劳动报酬制度上,实行有保障的农业劳动报酬制,参照当地国营农场的工资标准,按月发放劳动报酬;在贷款制度上,实行银行直接贷款制;在农庄内部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形式上,大力推广生产队(小组)集体承包制。同时,发展农庄之间、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之间的跨单位协作,加强同与农业有关的部门的农工一体化。
发展概况 在农业集体化初期,集体农庄规模不大。1928年平均每个集体农庄只有13户农户,100公顷农业用地;1940年为79户农户,1400公顷农业用地。50年代中期,苏联广泛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规模迅速扩大。1981年苏联共有集体农庄25900个,平均每个集体农庄有489户农户,6500公顷农业用地,1850头牛(其中奶牛623头),1067头猪,1730只羊,拥有41台拖拉机(自然台)。集体农庄已经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1934年基本上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曾是苏联农业主要的经济成份。1940年集体农庄生产的谷物占谷物总产量的80%,原棉占94%,甜菜占43%,肉占19%,奶占17%,羊毛占49%。随着国营农场的发展以及50年代中期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大大下降。到80年代初,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比重已大体相等。1980年,集体农庄生产的谷物占谷物总产量的50%,原棉占66%,甜菜占90%,向日葵占73%,肉占31%,奶占38%。
组织形式 集体农庄的最高权力属于集体农庄庄员大会(代表大会)。由庄员大会选出的管理委员会和集体农庄主席(也就是管理委员会主席)领导和管理集体农庄的日常活动,并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集体农庄内部按生产原则或者地区原则设立其下属单位。大型集体农庄为三级组织结构,即集体农庄、分农庄、生产队(畜牧场),中小型集体农庄为两级组织结构,即集体农庄、生产队(畜牧场)。
管理制度的改革 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对集体农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计划工作中,实行以商品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办法;在生产方面,国家只向集体农庄下达一项指标,即各种农产品采购量,其他指标如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牲畜产品率、播种面积与结构等等,都由集体农庄自行决定;在采购制度上,取消义务交售制等多渠道采购办法,实行统一的国家收购制,并固定收购任务(一定五年不变),对于超计划(或超过前五年平均交售水平)交售给予50%的加价奖励;在劳动报酬制度上,实行有保障的农业劳动报酬制,参照当地国营农场的工资标准,按月发放劳动报酬;在贷款制度上,实行银行直接贷款制;在农庄内部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形式上,大力推广生产队(小组)集体承包制。同时,发展农庄之间、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之间的跨单位协作,加强同与农业有关的部门的农工一体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