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
1)  English literature of Chinese American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
2)  Chinese-American English literature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翻译
3)  Chinese North-American literature
北美华人女性英文文学
4)  American nowaday literature
当代美国华人文学
5)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华文文学
1.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changes of Mainland Chinese woman image in the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in comparison with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aken respectively in the works of the Taiwan Chinese American writers and the Mainland ones.
本文对美国华文文学中的大陆女性形象的变迁作了梳理,分别从台湾旅美作家和大陆新移民作家的视角展开对比分析,引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同胞他者化论题的意义。
6)  American Chinese literature
美国华文文学
1.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hinese literature has undergone three upsurges, and the research on American Chinese literature has been prevailing.
美国华文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高潮,对美国华文文学的研究也成蔚然之势。
补充资料:英语文学

英语文学English literature)指英语写成的文学作品,作者不一定是来自英格兰。如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是波兰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是苏格兰人。詹姆斯·乔伊斯( James Joyce )来自爱尔兰,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来自美国,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来自印度等。在学术界,"英语文学"经常都在致力于"英语研究"的部门或项目中进行分析与批评。原因在于英格兰的前殖民地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英语文学,这些地方所使用的英语互相也有区别。所以英语文学随着英语在世界上的变化而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分支。

美国文学中的英语作品可以算作英语文学的一部分,但通常是按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处理;爱尔兰文学也是如此(但本文涉及在英国活跃的爱尔兰文学家)。而英国文学和英语文学虽然重复的部分很多,但包括来自大不列颠其它地区和语言的文学,所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目录

  • 1 古代文学
  • 2 中世纪文学
  • 3 文艺复兴
    • 3.1 伊莉萨白时期
      • 3.1.1 戏剧
      • 3.1.2 诗歌
    • 3.2 詹姆士一世时期
      • 3.2.1 诗歌
      • 3.2.2 戏剧
      • 3.2.3 散文
    • 3.3 查理一世时期
    • 3.4 共和与护国政体时期
  • 4 新古典主义文学
    • 4.1 复-{辟}-时期
      • 4.1.1 戏剧
      • 4.1.2 散文、小说
      • 4.1.3 诗歌
    • 4.2 奥古斯都时期
      • 4.2.1 诗歌
      • 4.2.2 小说
      • 4.2.3 戏剧
      • 4.2.4 其它
  • 5 浪漫主义文学
    • 5.1 先驱
    • 5.2 湖畔派诗人
    • 5.3 积极浪漫主义
  • 6 维多利亚时代
    • 6.1 小说
    • 6.2 诗歌
    • 6.3 戏剧
    • 6.4 其它
  • 7 20世纪初期
    • 7.1 诗歌
    • 7.2 小说
  • 8 两次世界大战
  • 9 二战后
  • 10 英语文学奖
  • 11 参见
  • 12 外部连结

[编辑] 古代文学

Image:Beowulf.firstpage.jpeg
《贝奥武夫》第一页

威尔士和罗马时期留下来的遗产,几乎被低地日耳曼民族(随后是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彻底摧毁,所以直到中世纪早期才出现第一批英语文学。当时使用的语言是各种盎格鲁萨克逊方言,其中得到普遍承认的最早的"英语"文本是卡德蒙的赞美诗(C?dmon's hymn)。早期不列颠文化中,口头传唱的传统非常盛行,大多数文学作品写出来就是为表演用的。史诗很受欢迎,但是只有一首《贝奥武夫》(Beowulf)流传到了后世,现在已经视作盎格鲁萨克逊人的民族史诗。

现存的手稿中,很多盎格鲁萨克逊语诗句可能是从大陆上的早期维京或日耳曼战争诗歌"弱化"改编而来,不过当时的那些方言却和今天的挪威语甚至冰岛语非常相近。这类诗歌传入英格兰时,仍然是遵循口头继承的传统,辅音押头韵的大量存在也帮助了盎格鲁萨克逊民族记忆这些诗歌。这种韵律是日耳曼语族的一个特点,不同于罗曼语族的元音押尾韵。但当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Canterbury)和其门徒建立早期的基督教修道院时,书面文学才正式登场;而且很可能为了照顾基督教读者而对这些文学进行了改编。

抛开比较原始的诗句外,维京战争诗歌仍然充满了血腥和仇恨,诗中频繁的押韵描绘出在阴霾的天空下刀光剑影的画面,总是留给读者一种危险就在眼前的感觉。没有事物能够永垂不朽,贝奥武甫罄尽一生与怪兽战斗,但最终死在它手中。这种世事无常、繁花开尽终有时的悲哀渗透进了基督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文学未来的发展。例如,何处是(ubi sunt)的主题反复出现在《哈姆雷特》中,很多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诗歌更是极其明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