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话语连贯
1)  discourse coherence
话语连贯
1.
Speakers can use pragmatic markers not only to organize discourse, to attract hearers attention, but also to express speakers attitude and maintain discourse coherence.
发话人可以运用语用标记组织语篇、唤起受话人的注意、表明发话人的态度、维持话语连贯
2.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three criteria for interpreting discourse coherence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roperties of coherence.
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外不确定的、隐性的、主观的现象,那么连贯研究不仅要从语用环境去分析构成连贯的要素,而且还要从交际者大脑的认知环境去揭示连贯的内部机制,这就是阐释话语连贯的语用学标准和认知标准。
2)  connected utterance
连贯话语
1.
The present thesis, based on the actual meaning that a connected utterance is intended to express, as well as the means of conjunction in the inter\|sentence relation, puts forward and discusses the idea of generalization and individuality.
本文从连贯话语的实际表现意义出发 ,并结合句际关系衔接手段 ,提出并探讨了总分关系与点面关系。
2.
In actual situation,people do not communicate with isolated sentences,not even mostly with complex sentences or multiple complex sentences,but,as it is of ten the case,with connected utterance.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 ,人们往往不是用孤立的句子、甚至主要不是用复合句和多重复合句等进行言语交流 ,而更多的是通过连贯话语实现成功的交际。
3)  coherent discourse
连贯性话语
4)  incoherent utterance
不连贯话语
1.
This study intends to trace the causes of incoherent utterances at the intersection where linguistic and social factors combine to work, and show that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utterances.
为了从更深层次上探讨话语的意义,必须回到不连贯话语的本质这个问题上来,也就是说要探究它们的来源,只要产生这一语言的原因清楚了,话语理解的障碍也就清除了。
5)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 coherence
会话语篇连贯
1.
Sperber and Wilson s Relevance Theory has a powerful explanation of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 coherence.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会话语篇连贯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6)  connected-speech system
连贯性话语系统
补充资料:教育影响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德育原则之一。连贯性是指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应循序渐进,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一致性是指校内全体教职工、各种学生组织,以及校外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同学校的教育要求都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思想品德教育的不连贯和教育要求的不协调,是造成教育效果不大,甚至完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阶段有它特殊的矛盾,各阶段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对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教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和前后连贯,体现出螺旋式的上升,即便在同一个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要求,也不能忽视前后的连贯性,而要逐步提高。
  
  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理应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家庭、社会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因素 。因此 ,要求校内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少年先锋队、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都要把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内容统一于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之下;要求学校发挥专门教育机构的职能,同家庭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学校应采取措施,对社会的影响加强控制和调节,把社会中的积极因素,组织到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来。教师在保持、维护思想品德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中起着主导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