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mi-reflexive radical
半自反根
2) Reflected radical
自反根
1.
In this paper, we study graded radicals and reflected radicals of general groupgraded rings.
Stewart在文[1]中讨论了六种分次根与相应自反根的关系,作为该文的继续,本文首先定义了分次Koethe根并讨论它与Koethe自反根的关系,其次,进一步给出Levitzki自反根的刻画,最后,我们指出文[1]的两个错误结论,证明分次vonNeumann根与vonNeumann自反根恰好相等。
3) semi-automatic root welding
半自动根焊
4) semi-reflexive modules
半自反模
1.
By means of introducing semi-reflexive modules,we give the concept of SR-projective modules and SR-injective modules.
通过引入半自反模,给出了SR-投射模与SR-内射模的概念,并且分别研究了它们的性质。
2.
In this thesis,offering the definition of SR-projective modules and corresponding propositions,by means of introducing semi-reflexive modules,we have proved a definition of equal value of injective modules.
本文通过对半自反模的引入,给出了SR-投射模的定义及相应命题,同时证明了内射模的一个等价定义,进而研究了SR-投射模与内射模之间的关系。
5) reflexive semimodule
自反半模
1.
In this paper, we definde the dual semimodule and reflexive semimodule in the category of semimodules and completely generalize the results of dual modules and reflexive modules to the dual semimodules and reflexive semimodules.
本文在半模范畴中建立了对偶半模与自反半模的概念 ,并把模范畴中有关模的对偶性与自反性的结果完整地推广到半模范畴
6) semi-reflexive module
半自反模
1.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semi-reflexive module by means of semi-reflexive radical,and introduce semi-reflexive dimension of module in terms of meta-projectivity.
从不同角度引入半自反模和半自反维数的概念 ,并根据半自反维数的特性 ,讨论了环的分类 ,给出了半自反维数为 0和 1的两类环的存在性以及GN -环上的有限生成半自反模的结构 ,即他是有限生成自由模的子模 。
补充资料:半枫荷根
【通用名称】
半枫荷根
【其他名称】
半枫荷根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
【植物形态】
翻白叶树,又名:异叶翼子木、半边枫荷、阴阳叶、铁巴掌。 乔木,高可达20米。小枝被红色或黄色茸毛。叶异型,革质;幼树或萌发枝上的叶盾形,长约20厘米,掌状3~5深裂;成长树上的叶长圆形或卵状长阙形,长7~15厘米,宽3.5~8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钝形、截形或斜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茸毛;叶柄长1~2厘米;托叶线状长圆形。花脓生、单生成2~4朵聚生;小苞片2~4,全缘;萼片5,狭披针形,长2~2.5厘米,宽2~3毫米;花瓣5,白色;雄蕊15,每3个合成1束,与5个退化雄蕊互生;子房5室,被毛。蒴果木质,狭卵形,长4~5厘米,密被锈色星状柔毛。花期8月。 生于砂质土山坡、平原、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本植物的叶(半枫荷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
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药材】
干燥根常切为厚约3毫米的饮片,栓皮浅棕色,木心浅红棕色。质略松,易碎。 产广东、广西。 半枫荷品种很多,尚有金缕梅科的金缕半枫荷,五加科的变叶树参(白半枫荷),樟科的檫木(枫荷桂),桑科的白桂木(红半枫荷),功效基本相同。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温。"
【功用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手足酸麻无力,跌打损伤。 ①《岭南采药录》:"善祛风湿,凡脚气、脚弱、痹痛,以之浸酒服。"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瘀积,产后风瘫。" ③《广西药植名录》:"治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