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ofreader
[英]['pru:f,ri:də] [美]['pruf,ridɚ]
校勘者
2) Collate
[英][kə'leɪt] [美][kə'let]
校勘
1.
WANG Nian-sun was collated of Yan Zi Chun Qiu from Han dynasty of bamboo flake of Yinqueshan;
从银雀山汉简看王念孙对《晏子春秋》的校勘
2.
The writer compares different editions of this book with related materials to identify the original text,and corrects the mistake in the "Collated Edition".
该书第194页有"胡大初所著《昼锦·绪论》"这样一处文字,笔者经过考校,认为此处文字正确应作"胡太初所著《昼帘绪论》",从而订正了在校勘上存在的错误。
3) emendation
[英][,i:men'deɪʃn] [美]['imɛn'deʃən]
校勘
1.
The Study of Gao Heng s Emendation on Shi Jing;
论高亨先生的《诗经》校勘学
2.
A Study on Surname's Discriminatation in Guang Yun(广韵):the Second Titbits in Guang Yun(广韵) Emendation
《广韵》姓氏辩证例——《广韵》校勘拾零之二
3.
Emendation by contrast can return the original while reasoning emendation redounds to innovation.
对比校勘能更好地做到返本,推理校勘则更有助于开新。
4) correction
[英][kə'rekʃn] [美][kə'rɛkʃən]
校勘
1.
Correction and Study of Tang Ji of Zi Zhi Tong Jian and Kao Yi;
《资治通鉴》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对其进行校勘的前贤时哲众多,本文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本校或他校,对中华书局标点本中存在的疑误和疏漏予以校勘。
2.
The Correction of FuYi Edition of LAOZI;
校定《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高亨、蒋锡昌、朱谦之等,但他们所依据的版本并非竹简本、帛书本,因此校勘后仍存在不少问题。
5) textual criticism
校勘
1.
Throught the summary of their lingusitic methodology including textual criticism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anciet texte and phonology,the author shows their scientific way to study this book.
通过总结他们对《内经》的校勘、训信、音韵、文字的研究,展示其科学地研究《黄帝内经》这一古典医籍的概况,凸现其学术成就,彰明其治学方法。
2.
In his book Typical Examples of Textual Criticism, Chen Yuan summarized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xtual criticism in editing ancient books as collation, comparison within the book, comparison with other books, and editing by reasoning.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校法四例”,将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归纳概括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操作方法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第一次勾勒出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体系。
3.
The textual criticism on ancient books demand that we must conduct a sound study on th.
古书校勘对古书的版本种类、善本、底本及卷数要有所了解,分析比较,唯善是从,不能迷信宋本。
6) collation
[英][kɔ'leiʃən] [美][kə'leʃən]
校勘
1.
The Collation of Quotations from Rectifi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o shi" By Ruanyuan;
阮元刻《毛诗注疏》引文校勘
2.
The value of collation of the Korean Block-printed Annotated Collected Works by Fan Chuan;
《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的校勘价值
补充资料:“八十四大成就者传”序《(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序《(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明吉·金贝巴班智达口授传承
蒋扬·钦哲·汪波等编纂
印度八十四位大手印成就者乃是大手印传承之父。这些成就者本已成佛,大多为居住在印度的一群伟大成就者。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就者,诸如龙树、圣天等的故事中充满了神通与智慧,正代表了数百年来代代相承的印度佛教密续传承中,许多令人惊奇而有趣的故事,且饶富启示。书中描述了八十四篇真实的密续传奇,八十四种不同人格,而且全都是发生在第八到十二世纪印度境内的事迹。
赞颂
敬礼神圣诸上师
三世无畏荣耀十方佛
空行净土任运上师宝
悉地成就传承众上师
以身口意莲足下顶礼
序言
“敬礼尊圣根本上师莲足下,
三世诸佛心识之总集,
您与金刚总持佛无别。
敬礼印度84大成就者,
一生得证空乐双运解脱城。
祈请大悲加持无止息!
为了能真实的呈现出古印度84大成就者的证悟故事,应该使读者能了解此传承。
诸佛教导了无量的不同法门,但可总括归纳为小乘与大乘。由于七点理由,大乘的教授是远比小乘殊胜的:“甚深的见地,广大的发心,无比的热诚与精进,追求的果位(佛果位),誓愿的范围,成就的果位等。”
大乘本身包含两部份:即被称为“因乘”的波罗蜜多乘,行者需要耗费长久的时间,才能进入果位的证悟。以及被称为“果乘”或“金刚乘”者,这是藉由结合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殊胜禅修,行者能在一生中证悟。
在大乘中,金刚乘又远比波罗密多乘殊胜,这在莲花戒大师所著的祖送珍妹论中提出四项理由:“不需局限于某一单一意义,法门无量,能迅速容易的证悟,具器的弟子……”
大乘中,特别在金刚乘中有一特质,即是道上一切功德的出生处,是来自于以正确的方式来承侍上师。同时在都巴经中多处亦说道:
“对上师充满信心和恭敬心的具器弟子,将努力来服从完成上师的指示。由此出生了一切智慧功德。”
特别在金刚乘中,在喜金刚本续中说道:
“俱生超越智慧的出生,只能藉由对上师的信心和所积聚的功德中产生。”
在其它密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果弟子以虔诚清净心,向上师功德海献供养,将能迅速成就世俗与究就悉地。”
即使对于少数上根弟子,他们能经由灌顶的不共大加持力,在刹那间得到解脱,此解脱亦是由于上师的大悲心及弟子的热诚信仰心所生出的。
而对于如大海般的加持,这是经由各种不同形式的灌项,依照弟子信仰祈盼的差别,所得到的加持亦不同。
当上师和弟子的三昧耶誓愿关系存在时,有时即使上师不说任何一个字,甚至弟子也未能察觉,但是只要一个注视,或是一个简单的手势加持,或是一个姿势,即可使弟子得到证悟。对于此,提洛巴上师和弟子纳洛巴的故事,最能够说明此情况:纳洛巴完成了上师所交办的十二件艰难工作,一天上师以鞋子将其击昏过去。纳洛巴昏倒后,当其醒来时,已了悟一切诸法现象的本性。
我们可以在印度及西藏的大成就者的故事生平中,找到许多类似的故事。
佛陀入涅槃后,在由声闻(小乘修持者)所作的第三次佛法结集末期,且正当大乘经论开始宏扬时,以沙拉哈大师为首,出现了许多大成就者,他们仰赖金刚乘的大瑜伽道而证得悉地成就。这即是本书的内容。
对于84大成就者的数目及其中大成就者,有各种不同的传承。
例如在西藏极为著名的祈请文,被认为是金刚萨埵所作,长久以来,一直被西藏最博学的学者们所接受,而毫无怀疑,但是最后终被证实是一尼泊尔骗子所伪作的,如伟大博学的智者达拉拿打所作的研究中明白指出,而因为他的前世是贡嗄·卓求,故他亦被视为拿波·杰巴大师转世。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明吉·金贝巴班智达口授传承
蒋扬·钦哲·汪波等编纂
印度八十四位大手印成就者乃是大手印传承之父。这些成就者本已成佛,大多为居住在印度的一群伟大成就者。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就者,诸如龙树、圣天等的故事中充满了神通与智慧,正代表了数百年来代代相承的印度佛教密续传承中,许多令人惊奇而有趣的故事,且饶富启示。书中描述了八十四篇真实的密续传奇,八十四种不同人格,而且全都是发生在第八到十二世纪印度境内的事迹。
赞颂
敬礼神圣诸上师
三世无畏荣耀十方佛
空行净土任运上师宝
悉地成就传承众上师
以身口意莲足下顶礼
序言
“敬礼尊圣根本上师莲足下,
三世诸佛心识之总集,
您与金刚总持佛无别。
敬礼印度84大成就者,
一生得证空乐双运解脱城。
祈请大悲加持无止息!
为了能真实的呈现出古印度84大成就者的证悟故事,应该使读者能了解此传承。
诸佛教导了无量的不同法门,但可总括归纳为小乘与大乘。由于七点理由,大乘的教授是远比小乘殊胜的:“甚深的见地,广大的发心,无比的热诚与精进,追求的果位(佛果位),誓愿的范围,成就的果位等。”
大乘本身包含两部份:即被称为“因乘”的波罗蜜多乘,行者需要耗费长久的时间,才能进入果位的证悟。以及被称为“果乘”或“金刚乘”者,这是藉由结合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殊胜禅修,行者能在一生中证悟。
在大乘中,金刚乘又远比波罗密多乘殊胜,这在莲花戒大师所著的祖送珍妹论中提出四项理由:“不需局限于某一单一意义,法门无量,能迅速容易的证悟,具器的弟子……”
大乘中,特别在金刚乘中有一特质,即是道上一切功德的出生处,是来自于以正确的方式来承侍上师。同时在都巴经中多处亦说道:
“对上师充满信心和恭敬心的具器弟子,将努力来服从完成上师的指示。由此出生了一切智慧功德。”
特别在金刚乘中,在喜金刚本续中说道:
“俱生超越智慧的出生,只能藉由对上师的信心和所积聚的功德中产生。”
在其它密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果弟子以虔诚清净心,向上师功德海献供养,将能迅速成就世俗与究就悉地。”
即使对于少数上根弟子,他们能经由灌顶的不共大加持力,在刹那间得到解脱,此解脱亦是由于上师的大悲心及弟子的热诚信仰心所生出的。
而对于如大海般的加持,这是经由各种不同形式的灌项,依照弟子信仰祈盼的差别,所得到的加持亦不同。
当上师和弟子的三昧耶誓愿关系存在时,有时即使上师不说任何一个字,甚至弟子也未能察觉,但是只要一个注视,或是一个简单的手势加持,或是一个姿势,即可使弟子得到证悟。对于此,提洛巴上师和弟子纳洛巴的故事,最能够说明此情况:纳洛巴完成了上师所交办的十二件艰难工作,一天上师以鞋子将其击昏过去。纳洛巴昏倒后,当其醒来时,已了悟一切诸法现象的本性。
我们可以在印度及西藏的大成就者的故事生平中,找到许多类似的故事。
佛陀入涅槃后,在由声闻(小乘修持者)所作的第三次佛法结集末期,且正当大乘经论开始宏扬时,以沙拉哈大师为首,出现了许多大成就者,他们仰赖金刚乘的大瑜伽道而证得悉地成就。这即是本书的内容。
对于84大成就者的数目及其中大成就者,有各种不同的传承。
例如在西藏极为著名的祈请文,被认为是金刚萨埵所作,长久以来,一直被西藏最博学的学者们所接受,而毫无怀疑,但是最后终被证实是一尼泊尔骗子所伪作的,如伟大博学的智者达拉拿打所作的研究中明白指出,而因为他的前世是贡嗄·卓求,故他亦被视为拿波·杰巴大师转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