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ese philology
汉语文字学
2)  Chinese
汉语
1.
Dependent mechanism of Chinese prepositions processing in the brain: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大脑中汉语“介词”加工的依赖性机制: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证据(英文)
2.
Clinical Assessment of Chinese Recognition in Patients with Right Cerebral Hemisphere Lesion;
右侧大脑半球损伤患者汉语语言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估
3.
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 Study in the Recent Decade;
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回顾与展望
3)  Chinese language
汉语
1.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diffusion of Chinese language;
汉语的国际地位与国际传播
2.
A brief discussion of directional nouns in Chinese language;
论汉语中的“有向名词”——从“天敌”一词的误用说起
3.
Imagery qu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practice and literary quality of information age;
汉语话语实践的意象性与信息时代的文学性
4)  The Chinese language
汉语
1.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ambiguity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expression from 3 aspects: the types,scopes and functions of ambiguity.
从歧义的类型、范围、作用三方面探讨了汉语语言表达中歧义的性质,并从词性、结构不同及施受、领属不明等方面分析了致歧因素,就如何消除歧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
The poetical natur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a fact as well as a concept to be interpreted.
汉语诗性既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有待解释的概念。
5)  mandarin
汉语
1.
High performance digit mandarin speech recognition;
高性能汉语数码语音识别算法
2.
Use formant trajector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andarin digit speech recognition;
用共振峰轨迹提高汉语数码语音识别性能
3.
Mandarin Continuous Digit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汉语连续数字串语音识别系统
6)  English
汉语
1.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英汉语比较结构对比研究
2.
The onomatopoeia is a common phenomenon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has substantial content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primary onomatopoeia and secondary onomatopoeia.
英语和汉语的拟声词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3.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any researches and the theory of the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mainly compares and analysizes the basic colour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汉语颜色词的主要构词特点表现在借物呈色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比喻性特点,汉语颜色词同样词性灵活多样。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汉语文字学
汉语文字学

    研究汉字形体以及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内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种符号,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字可能是一个有完整意义的单音词,也可能是一个复音词的一个词素(或称语素),还可能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的一个不表示任何意义的音节。
   汉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最初用图画来表示语义,后来由图画发展为象形文字。以后,又以象形字为基础,向表义以及一半表义、一半表音的方向发展。汉字一直没有走上纯粹用拼音符号来记录语音的道路,始终守着方块字形没有变,在世界文字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研究汉字,是研究汉语的重要阶梯。汉字学主要研究文字的结构、形体的变迁、文字的发展、字形的规范化和文字改革等问题。但汉字的形、音、义三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对字形的研究往往不能脱离音和义。因此,字形研究与字音、字义研究相结合,成为汉字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
    发展史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教授童蒙识字的教科书。《史籀篇》(已失传)是其中著名的一种。秦统一六国后,实行统一文字。在《史籀篇》的基础上,对籀文进行改造,努力使偏旁划一,笔画减省,字形整齐方正,形成了小篆。这次对文字的整理,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到了汉代,汉字形体由小篆变成了隶书,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步,使汉字进一步朝着符号化方向过渡。这时候着重于对汉字造字方法的研究,提出著名的六书理论。东汉许慎用六书分析篆书的形体结构,建立了研究文字的体系,著《说文解字》14篇,另有《序》一卷。全书收9353字,重文1163字,创造540 个部首。对每个字的训释,兼顾到音形义三方面。这是中国最有创造性、最有影响的字典。晋代吕忱著《字林》七卷,用隶书书写,体例与《说文解字》相同。南朝梁代顾野王著《玉篇》30卷,是第一部楷书字典。魏晋南北朝的文字学主要表现在编纂字书上。唐代文字学主要表现在刊正字体上。南北朝时期,行书、草书、楷书盛行,字的写法日趋混乱,这样的现实决定了刊正字体是唐代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唐末五代时期,徐铉、徐锴兄弟二人开始深入研究《说文解字》,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徐铉入宋后校订《说文解字》。二徐的著述对《说文解字》的流传起到重要作用。宋代开始注意对金石文字的研究。明代梅膺祚作《字汇》,把540个部首改造为214个部首,并创造同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检字的方法。清代是汉字学大发展的时期,集中表现在对《 说文解字 》的研究上。这个时期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百家以上,卓有成就的有十几家,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有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桂馥著《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著《 说文句读 》和《说文释例》,朱骏声著《说文通训定声》。这些学者主要从订正讹误、探索《说文解字》体例、疏通字义、补充例证等方面研究《说文解字》,这对《说文解字》的广泛流传和普遍使用起到重要作用。近代文字学主要成就表现在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上。特别是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使学者们看到殷商时代的文字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考证《说文解字》的得失和汉字的起源。当代汉字学的重要任务是对现有汉字加以进一步整理,以促进汉字的规范化,使它更好地为记录语言,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