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水浒后传
1)  Sequel to Water Margin
水浒后传
2)  Chuan hou Shuihu
《水浒后传》
1.
Chen Chen was an orthodox Confucian with rich national moral;his Chuan hou Shuihu revealed the anguish of the nation.
陈忱作为富有民族气节的正统儒者,其《水浒后传》表露出借题发泄的亡国隐痛,从维护传统文化和日常生存的角度写残余英雄海外立国,虚构出一个清明稳定、传承中原文明的世外桃源。
2.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three main Continuations OF Outlaws ofthe Marsh: Chuan hou Shuihu, hou Shuihu Chuan、Putting down theRebels writted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or the middle of theQing Dynasty.
本文以明末至清代中期《水浒传》的三部主要续书《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动态和士人心态的转换为依托,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比较续书作者对原著的敷衍、改写,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这三部续书的思想文化意蕴,并对其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3)  Hou Shui Hu Zhuan
《后水浒传》
1.
The Dilemma of Audacity and Loyalty: On the View on Hero in Hou Shui Hu Zhuan
义勇和精忠两难全:论《后水浒传》的英雄观
4)  Outlaws of the Marsh
《水浒传》
1.
Punctuations and Relevant Issue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Verb-Verb Patterns in Outlaws of the Marsh;
《水浒传》中“一VV”的断句及相关问题
2.
Outlaws of the Marsh and the People s Psychological Demands in China s Traditional Community;
《水浒传》与我国传统社会大众心理诉求
3.
Cause Analysis of Violent Thoughts Reflected in Outlaws of the Marsh;
《水浒传》中的暴力思想之成因
5)  Water Margin
水浒传
1.
Study on Shi Qian s Characteristics,Vitality and Revelation in the Novel of Water Margin;
《水浒传》小人物时迁的塑造、价值及启示
2.
The Overseas Interpretations on Water Margin;
《水浒传》文学意义的海外阐释
3.
A Structural Observation on the Wording of "X+地" in the Novel Water Margin;
《水浒传》中“X+地”结构考察
6)  Outlaws of the Marsh
水浒传
1.
The Trade-off about Merit and Defection of "Loyalty" in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水浒传》中“义”之功过论衡
2.
On the similarities of narrative patterns in the work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t and Outlaws of the Marsh;
略论《西游记》、《水浒传》叙事模式的同构性
3.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ng of Place Names - by analyzing Shapiro s English version of Outlaws of the Marsh;
论中文地名的翻译——从沙博理的《水浒传》英译本谈起(英文)
补充资料:水浒后传
水浒后传

《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众多续书中艺术价值较高的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鲁迅先生对此有过专门评价。它叙述了《水浒传》中幸存的三十余位梁山好汉和部分英雄后代的命运。由于奸臣迫害,他们揭竿再起,或重举义旗,杀官造反;或远赴海外,创立基业。而当金军南侵,国家危亡之际,他们又舍身忘死,奋勇抗金,表现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但宋廷割地求和,他们报国无门,只得开赴海外暹罗国,传播中华文明。本书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传神,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水浒后传》同原书一样,故事也是从梁山泊开始。弃官家居的阮小七到梁山泊祭奠宋江等亡灵,被原蔡京爪牙张干办捉拿。阮杀死张干办,携母出逃,路遇开酒店的孙新、顾大嫂……小说情节由此展开,逐一带出散居各地的原梁山好汉,因不堪奸臣恶霸的欺压,纷纷再次造反,啸聚登云山、饮马川等地。隐居太湖捕鱼为生的李俊,则和花逢春、乐和等与湖霸、贪官斗争,因大湖地盘不足发展,终效古虬髯客故事,出海谋取王业。不久金兵南侵,陷汴京,掳徽、钦二帝。李应、呼延灼等众英雄遂以报国勤王为己任,加入以李纲、宗泽为首的抗金阵营,抗击金兵,并处死祸国奸臣蔡京、高俅等四凶。后迫于形势,冲破金兵重围,弃寨出海,与李俊会合,立李俊为暹罗国主。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约生于明万历后期,卒于清康熙初年。明亡后他不愿做官,靠卖卜为生,并与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除《水浒后传》外,他还作有《续二十一史弹词》,但没有留存下来。他以亡明遗民自居,常有国破家亡的不平与伤感。《水浒后传》第一回中序诗云:“千秋万世恨无极,白发孤灯续旧编。”可见这是他晚年寄寓感慨之作。原书八卷四十回,后蔡元放析为十卷,每卷四回,略作修订,遂为流行之本。

  《水浒后传》虽谓《水浒传》续书,实际与当代历史的关系极为密切。此书最初付梓于康熙三年(1664),其写作年代当在顺治、康熙之交。当时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已基本确立,但南明桂王、韩王的政权尚系于奄奄一息中,各地民间的反抗浪潮犹此起彼伏,海外郑成功占据台湾,也是反清的重要基地。与此对应,《水浒后传》的背景,是金兵南侵、宋室危殆;李俊等人斗争的对象,起初是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但自十四回以后,即转为高俅、童贯、蔡京父子、杨戬等卖国权奸和金兵;李俊等虽在海外立国,却接受了南宋王朝的敕封,表现出浓重的皇权意识。

  如前所言,《水浒传》虽以“忠义”为必要的前提,但小说中的人物并不完全受这种道德前提的约束,而常常显示出自由豪放的个性和对世俗幸福的追求。《水浒后传》在某些方面继承了《水浒传》的主题,但中心则偏向于表现作者的民族意识。在这种主观意向的作用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忠臣义士”的一面被强化了,对生活中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性未免有所忽视,这妨碍了小说的成就。但作者的艺术修养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一部独创的小说,它的故事结构相当完整;语言虽比不上《水浒传》那样生气勃勃,却也流畅生动。而作者作为“亡国孤臣”的悲愤心情,也常常流露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使读者受到感动。总括来说,《水浒后传》是一部独立性很强的小说,和一般“续书”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水浒后传》原序】

尝论夫水发源之时,仅可滥觞,渐而为溪为涧,为江为湖,汪洋巨浸,而放平四海。当其冲决,怀山襄陵,莫可御遏,真为至神至勇也!及其恬静,浴日沐月,澄霞吹练,鸥凫浮于上,鱼龙潜其中,渔歌拥枻,越女采莲,又为至文至弱矣!文章亦然。苏端明云:“我文如万斛泉。”是也。《水浒》更似之,其序英雄、举事实,有排山倒海之势;曲画细微,亦见安澜文漪之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