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钱溥
1)  Qian Pu
钱溥
1.
The side strokes of the characters show obvious influence and emulation of Song Ke or Qian Pu, although his resolu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square and squat lines of Song Ke and is closer to Yu Shinan.
其书法之师承、艺术风格,对我们全面了解明代台阁体书法的兴衰发展,有着典型意义——其字体的偏旁笔划虽有明显的宋克或钱溥的影响,甚至习气,但结态却不同于宋氏的方扁,而更接近虞世南的颀长蕴藉。
2)  Feng Pu
冯溥
1.
In the 17th year of Emperor Kang Xi,it was an important thing for Wang Sihuai to meet with Feng Pu.
康熙十七年拜谒冯溥对于王嗣槐来说意义非凡。
2.
Feng pu(冯溥), the prime minister, was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er and implementer.
本文则对此作专门研究,认为博学鸿词是康熙帝推行文治的一个重要举措,文华殿大学士冯溥是一个重要决策者与执行者,在推行文治中,冯溥倡导温柔敦厚,呼吁诗人用诗歌反映休明政治,反对宋诗风,引起诗坛发生巨变。
3.
A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traditional scholar garden of north China, Ouyuan garden has an clear evolutionary history which originated from palace garden of Ming dynasty, and owed by the Feng Pu family for almost 300 years.
青州偶园,始于明代王府花园,康熙二十一年左右建假山,兴盛于康雍乾三朝,乾嘉之际部分成为公共园林,冯溥家族世守近三百年,流传沿革明确,是明末清初中国北方传统文人园的珍贵遗存。
3)  ZHANG Pu
张溥
1.
On ZHANG Pu s Literary Ideology in His Literary Work Han Wei Liu Chao Bai San Ji. Ti Ci;
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看张溥的文学思想
2.
Zhang Pu was the famous leader of Fushe (复社) , social activist, scholar and writer of late Ming Dynasty.
张溥是晚明复社著名领袖、社会活动家、学者、文学家,在明末颇有影响。
3.
Zhang Pu ,who was known as the“Shilin leader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by Zhang Dai, was a famous social activist, politician, academic and literary organizer of late Ming Dynasty.
张溥被张岱称为“江南士林领袖”,他是晚明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学术活动家和文学活动家,是明朝天启、崇祯间引领学术与文学风气转变的重要人物。
4)  Puyi ['pu:ji]
溥仪
1.
The Relations between Puyi and Japan befor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九·一八”事变前溥仪和日本的关系
5)  Cui Pu
崔溥
1.
Cui Pu s Landing Point,Route and Record of the Voyage;
崔溥漂海登陆点与行经路线及《漂海录》
2.
), a Korean named Cui Pu went back home by ship for his father\'s funeral, but on his way home, he faced a storm accidentally and drifted to the coastal area of Zhejiang, China.
朝鲜人崔溥于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乘船回家奔父丧,在归途之中意外遭遇风浪而漂流至明朝浙江沿海。
6)  Yang Pu
杨溥
补充资料:溥仪
溥仪(1906~1967)

    中国清朝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姓爱新觉罗,字浩然。满族。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11月14日,被立为嗣皇帝,授载沣为摄政王,年号宣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登基不满3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根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规定,不废帝号,仍居宫禁。1917年7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召见张勋,接受他的奏请,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但只做了12天皇帝,随着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见张勋复辟)。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决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皇帝称号并将其驱逐出宫。溥仪先搬进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馆。1925年2月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到天津日租界,继续进行复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潜往东北。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溥仪于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分,先后两次访问日本。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于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5年。1950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10月17日卒于北京。著有《我的前半生》。
    
   

图片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