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宫花园始建于1740年(乾隆5年),面积40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8.98平方米。建福宫花园院落层次分明,建筑以延春阁为中心,四周有敬胜斋、吉云楼等十几处古建。作为皇帝休闲放松的场所,建福宫花园与故宫整个的结构不同,集宫、殿、楼、阁、斋、堂、亭、轩于一体,是紫禁城内空间变化最丰富的院落。由于乾隆皇帝的钟爱,1771年修建的宁寿宫花园就是以建福宫花园为蓝图。1923年6月,园内突起一场神秘大火,整个花园连同无数珍宝一夜化为灰烬。80多年来,建福宫花园废墟成为故宫“火场遗址”。
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自2000年5月开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助,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负责施工,双方共同参与施工管理。2004年10月古建整体结构竣工,2005年11月复建工程竣工。整个复建工程投入不超过1亿元。
建福宫花园工程是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1∶1复建,古建的整体形制完全按照史料记载,结构则依据乾隆早期的手法和特点,并使用古建传统工艺技术。在不影响古建的前提下,花园内部装修配置了空调等符合现代使用需求的设施。
与故宫多数建筑没有现代设施不同,此次复建的建福宫花园建筑内配置了空调、电灯等符合现代使用需求的设施。据介绍,这些设施的安装都是在不影响古建的原则下进行的。在敬胜斋内,空调就安置在锁子锦的传统文饰下。此外,建福宫花园的室内设计采用褐色等简单素雅的颜色。室内所有颜色均取自室外彩画中存在、却不容易注意到的颜色。
古建彩画耗金多达2800克
复建的建福宫花园内古建筑彩画富丽堂皇,使用了大量沥粉贴金进行渲染,共用库金与赤金2800多克,用金量在同等面积中国古建筑中堪称之最。外檐彩画风格则全部为官式苏式彩画,其中金底彩画最为复杂,匠师是从参观者仰视的角度绘画。
■复建揭秘
复建时基座八成没更换
建福宫花园被焚毁后,园内的古建仅剩地面基座。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主任李永革介绍,在复建中,根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凡是能够使用的原物都没有进行更换。在复建施工前,专业人员对残存的石材进行了物理检测,发现清代作为基座的石材比现在的还坚固。因此,对于下沉的基座,施工中则是增加了柱子高度。花园内80%的石基座没有更换。
一种石材在全国寻访两年
复建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采购材料,复建使用的材料都要去原物产地采购。在延春阁东侧的院内,两处约3米高的虎皮石墙已经坍塌大半,清代使用的是多种颜色的砂质石材。为了寻找同样的石材,工作人员花费了两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最终找到。
用进口胶水粘破损古石礅
根据“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古建修复原则,工作人员对建福宫花园内断裂、残损的石刻、石座、石礅大量使用了粘结拼补技术。古建工人对石礅断裂面进行清洁,然后用还氧树脂粘合,24小时后完整的石礅表面仅能看到裂纹。据专家介绍,粘结的石质文物在不受外力“破坏”的情况下能够保持100年以上。此次建福宫花园的粘结材料是从瑞士进口的。
史料钩沉
神秘大火疑为太监纵火
建福宫花园,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始建于清乾隆5年(公元1740年)。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曾下令将此处收藏的珍宝玩物全部封存。至清末,像敬胜斋这样的建筑,基本为堆放珍宝所用。不仅如此,一些楼阁平时还供奉不少金佛、金塔及各种金质的法器和藏文经版以及清代9位皇帝的画像、行乐图和名人字画、古玩等,连溥仪结婚时的全部礼品也都存放于此。
1922年,已被赶下皇位但仍住在皇宫的溥仪想知道这里共存放有多少珍宝,决定来一次彻底的清点。结果,清点工作刚刚开始,一场神秘大火冲天而起,将建福宫花园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宝烧了个精光。
由此,关于这场大火便有了这么一种说法:太监利用职守之便,监守自盗,为逃避清点,掩盖罪行而故意纵火。虽然此种说法缺乏证据,但事实是一座巧夺天工的园林和难以计数的珍宝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重建与否曾争论半世纪
自从建福宫花园被焚后,要求对其重建的想法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在学术界始终存在着两种态度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建福宫花园既已被焚毁,从保存文物遗址观念出发,应对此状况进行完整地保留,不动一草一木。
另一种观点则说,从故宫整体风貌的完整性考虑,应予以重建。
两派观点争论多年,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环境及文物保护环境的改善,重建的观点逐渐被多数人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