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崇福宫
1)  Chongfu palace
崇福宫
2)  Chongzhe n Temple
崇真宫
3)  Lofty Happiness Temple
崇福寺
1.
Bezklik Stone Cave Grottoes,also called Lofty Happiness Temple ,was built in 555 and was a royal family temple of the Qu family.
柏孜克里克石窟寺本名“崇福寺”,始建于555年,是麴氏家族的王家寺庙,亦是麴氏高昌用以维系与突厥的“交好”关系、实现“永固邦疆”愿望的纪念性宗教建筑。
4)  Chongfu Primary
崇福小学
5)  YUAN: Commission for te Promotion of Religion
崇福司
6)  The North Chongfu Temple
北崇福
1.
The North Chongfu Temple in Taiyuan was built during the Gaozo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
太原北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时期,为唐朝名寺,也是当时太原佛教的象征。
补充资料:朔县崇福寺
      在山西省朔县城内,始建于唐麟德二年(665)。寺内主殿弥陀殿和后殿观音殿都是金代建筑,两殿分别使用近似平行弦桁架的复合内额和近似三角形桁架的梁架,在木构造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实例。
  
  弥陀殿  建在高大的台基上,南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正面当中五间装格子门,是金代实物。背面东西梢间装板门,余用厚墙封闭,上覆单檐歇山屋顶。木构架有明显的生起,屋檐和正脊呈上翘的曲线,外观雄健有力。
  
  弥陀殿有内外两圈柱,柱网近于殿堂金箱斗底槽(见大木作),上部中间用四道厅堂结构八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四柱构架,两梢间用两道八架椽屋分心乳栿用五柱构架,但在一圈内柱上又有由柱头枋组成的"槽",近似奉国寺大殿构架。此殿构架的特点是为适应做佛事的功能需要,使用大跨度的横向"组合内额",减少并移动了几根柱子。中间五间四道梁架的四椽栿前端和前檐乳栿后尾因柱子移动位置而直接搭在组合内额上。为承托这部分巨大荷重,这三道组合内额都是上用内额,下用由额,中间空隙在内额承梁处加蜀柱、驼峰,蜀柱外侧加斜撑──托脚,构成近似平行弦桁架的室内纵向组合梁架。内额、由额两端插入内柱柱身,下用拱形构件承托加强。这种做法同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的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极相似。组合内额中的蜀柱应是拉杆,但卯榫结合使它起不到这个作用,因之年久下挠,不得不加柱支顶。
  
  弥陀殿柱头及补间铺作都挑出四跳,柱头铺作出二栱二昂,耍头也做成昂形,外观如二栱三昂,另在45°线上挑出斜栱,是现存斗栱中最复杂的一例。弥陀殿前檐各间所装外檐隔扇,棂花雕刻精美,图案纹样有三角纹、古钱纹、球纹等十一种,玲珑秀丽。后檐东西两梢间,各装板门一槽,门额上施门簪三枚,中间一枚是三角形,左右两枚是扁方形。立颊上所刻线脚有"破瓣双混平地出单线"和"通混压边线"两种作法,手法简练,形体古朴。隔扇与板门都是12世纪保存下来的小木作工艺品,十分珍贵。
  
  
  观音殿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正面三间开门,余用墙封闭,上覆单檐歇山屋顶。此殿为厅堂型构架,用四道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的梁架。构架特殊处是在四椽栿中部立蜀柱托平梁前端,再在蜀柱栌斗两侧相对立斜撑──叉手,抵到四椽栿两端,使四椽栿处成一简单三角桁架。外侧一根叉手中部即承托下平交点处,下用斗栱,驼峰垫托,传至四椽栿上,而不像通常那样剳牵。这条叉手撑的作用近似斜梁。在平梁上用叉手组成三角桁架至迟在汉代已出现,但在下层梁上使用,除此殿外仅有正定隆兴寺的转轮藏。二者的构架几乎完全相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