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狂欢化"人物
1)  "Carnival" characters
"狂欢化"人物
1.
This article started from the analysis of "Carnival" characters’situation in Conrad\'s novel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arnival”characters’characteristics, type, origin, cultural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thei
本文从分析“狂欢化”人物在康拉德小说中的处境展开,继而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特点、类型、产生土壤、文化意义,以及“狂欢化”人物在叙事结构、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  characters carnival
人物狂欢
3)  carnival characters
狂欢式人物
4)  revelry [英]['revlri]  [美]['rɛvḷrɪ]
狂欢化
1.
The Revelry Color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Poetry;
先秦两汉诗歌的狂欢化色彩
2.
It shows that Mo Yan creates personalized verbal space in social space by touching the revelry phenomenon and utters the independent existing voice in the fractional world.
文章以解构莫言民间的诸多文化形态来验证莫言充分张扬民间生命精神的事实,并以"狂欢化"现象为客观载体,看其在社会文化空间中营造个人化的话语空间,在"碎片的世界"中发出独立存在的声音。
3.
According to the bakhtin’s revelry poetics theory, the Small World and Students all appear art features of the revelry poetics characteristics clearly.
按照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小世界》与《桃李》两部小说均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化诗学特征。
5)  carnivalization
狂欢化
1.
Probing into the carnivalization phenomenon in "Faust" from" Walpurgis Night";
从“瓦尔普吉斯之夜”看《浮士德》中的“狂欢化”现象
2.
The humanism in Bakhtin s poem theory of carnivalization;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中的人本观
6)  carnival [英]['kɑ:nɪvl]  [美]['kɑrnəvḷ]
狂欢化
1.
On the Carnival Features of a Midsummer-Night s Dream;
论《仲夏夜之梦》的狂欢化特征
2.
Bakhim s carnival poetry has special position in western literature theoretical history.
狂欢化诗学在西方文论史占有特殊地位,以之参照,重读鲁迅小说《铸剑》,探讨文本的狂欢化世界,可揭示复仇与狂欢的悖论关系及对当代作家的精神影响。
3.
However,the western Hunan world,filled with turbulence,agitation and unrest,is a world of carnival embodying aesthetic value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raditional pastorals.
呈现了节庆、婚嫁和丰收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嬉闹杂耍的狂欢场面;建构了以生死和肉体为核心的狂欢化意象;通过回环的叙事模式、双重的叙事空间及诙谐语言和咒骂语言构筑了鲜明的狂欢式话语系统。
补充资料:巴西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举行三天。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狂欢节的规模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妆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著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由于巴伊亚人不愿将狂欢节市场化,所以这里的狂欢节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此外,在音乐方面,巴伊亚是全国最发达和最重要的地区,这里到处充满了音乐和舞蹈,它是巴西传统和狂欢节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