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裴休与佛教
1)  Pei Xiu and Buddhism
裴休与佛教
2)  Pei Xiu
裴休
1.
The epitaph reflects some social customs in Yanshi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and supplements the record about Pei Xiu s story.
本文对唐宣宗大中四年亡故的郭傪墓志进行了考释,列出了自隋至唐宣宗250余年间郭氏家族的九代世系表,反映了晚唐时期偃师地区的一些社会风俗,对史书有关裴休事迹的记述做了补证,弥补了史阙。
3)  Buddhism and the Study of Buddhism
佛教与佛学
4)  Poem and Buddhism
诗与佛教
5)  buddhism and literature
佛教与文学
6)  Buddhism and Science
佛教与科学
补充资料:裴休居士(约西元7世纪)
【裴休居士(约西元7世纪)】
  裴休,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县)人(《居士传》传十三,“本传”中的“河东闻喜人”,今依《旧唐书》卷一七七,“本传”),其父裴肃是唐朝贞元年间浙东团练观察使,讨贼有功,受到德宗嘉奖。
  裴休幼年勤奋好学,志操坚正。儿时与兄弟同学于济源别墅,休经年不出墅门,白天讲论经籍,夜晚则课诵诗赋。时有人送来鹿脯,休之兄弟召休共食,休曰:“蔬食犹不足,今日食肉,来日何以为继!”独自坚持不吃。穆宗长庆年间,从乡试登进士第,又应贤良方正,登甲科。历任监察御史(考察、弹劾百僚,纠视刑狱)、右补阙(负责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员)、史馆修撰(负责编撰国史),武宗会昌年间,自尚书郎历典数郡。(见《旧唐书》卷一七七)
  裴休家世奉佛,至裴休更深入释典。在官期间,遇有名山僧寺,政事之余,总是不辞一游,与义学僧讲求佛法。据新安太守时,值希运禅师初从岭南黄檗山入大安精舍,混迹劳侣,洒扫殿堂。裴公一日入寺烧香,因看见墙上壁画,就问主事僧,“是何图相?”主事答曰:“高僧真仪。”“真仪可观,高僧何在?”裴公又问,主事一时答不上来。裴公便试问道:“这儿住有禅僧吗?”主事说:“近有一僧来投寺执役,颇似禅者。”裴公便唤来相见。裴公一见希运,欣然施礼,复问壁上高僧何在?希运张口喊道;“裴休!”裴公脱口一应,希运又问:“在什么地方?”裴公当下契悟,惊喜地说;“吾师真善知识也,何以没身至此?”遂延请至官邸,执弟子礼。此后裴公凡有空即入山寺顶礼谒见,或请入州中,畅听玄论。后来裴休迁官宣城,仍日日思念,遥相瞻礼,并复创精舍,请希运居住。希运死后,裴休为其集《黄檗语要》,流传至今。诸方禅学皆称裴相国出自黄檗门下。普济的《五灯会元》中有《相国裴休居士传》,便将其置于“黄檗运禅师法嗣”之列。(详见《五灯会元》卷第四)
  裴公与圭峰宗密禅师也往来频繁。宗密有所著述,裴公都要亲自写序,诸如他的《禅源诸诠集》、《华严原人论》、《法界观门》等,皆有裴公之序编于书前。他在为宗密禅师撰写的《圭峰碑》中说:“休与师于法为昆仲,于义为交友,于恩为善知识,于教为内外护。”同志友情,在佛教史上传为美谈。
  裴休著有《劝发菩提心》一文,说:“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身者,是地水火风假合之身,……非我身也,……常认为我心者,是缘虑客尘虚妄之心……非我心也。我有真身,圆满空寂者是也;我有真心,广大灵知者是也。空寂灵知,神用自在无缺,此即菩提心体。舍此不认,而认臭身妄念,随死随生,与禽兽杂类,比肩受苦,为丈夫者不亦羞哉!”说明了什么是菩提心,劝导人们除掉妄惑,发育此菩提心。(见《居士传》传十三)
  裴休“性宽惠,为官不尚皦察,而吏民畏服”。(《旧唐书》卷一七七)中年后,不食荤血,常守斋戒,屏绝嗜欲。“香炉贝典,不离斋中;泳歌赞呗,以为法乐。”有时甚至身著毳衲(僧衣),持钵乞食。时人重其高洁而鄙其太过分,多以言语嘲讽,然而裴休却不以为忤。(同上)
  (史向前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