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现行美国教育体制
1)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现行美国教育体制
2)  The Brief View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美国教育体制掠影
3)  current educational regulatory regime
现行教育管理体制
1.
Making full use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gulatory regime,demonstrating and arranging managerial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related,there will probably be a non-extensional but intensiv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institutes of education.
在国内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框架内充分地挖掘其潜力,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作出更加细致具体的论证和相关安排,完全有可能为省级教育学院开创一条非外延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4)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美国教育制度
5)  American 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美国教育问责制
6)  education in America
美国教育
补充资料:美国教育
    
  
  ━━━━━━━━━━━━━━━━━━━━━━━━
  
  殖民地时期教育(15世纪末~1776年前)
  
  建国至南北战争以前时期教育(1776~1861)
  
   平民学校运动
  
   公立中学的发展
  
   技术与公立高等教育的兴办
  
  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教育(1861~1945)
  
   中等教育的改革
  
   大学的变革
  
   认可协会
  
   进步教育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 (1945年以后)
  
   废除种族隔离的教育政策
  
   课程改革
  
   教育行政
  
   现行学制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
  
  美国教育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殖民地时期、建国至南北战争以前时期、南北战争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等几个阶段。
  
  

殖民地时期教育(15世纪末~1776年前)


  
  美国位于北美洲,原是印第安人的家乡。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始向北美洲进行殖民侵略和移民。移民大都是为摆脱封建暴政、宗教压迫和贫困而从欧洲各国逃去的劳动者。许多贫苦移民成为殖民者的契约奴。此外,还有被贩卖去的黑人奴隶。17~18世纪前半期,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由于13个殖民地的移民来自不同国家,所以他们各自按照本国惯例兴学,办法极不统一。但各种学校的教育基本上是以宗教为基础,以《圣经》作为阅读课本,强调以《圣经》经文作为道德行为的根据。
  
  北部殖民地(马萨诸塞、罗得岛、新罕布什尔、康涅狄格)合称新英格兰,工商业发达,居民大都是清教徒。他们认为每个基督徒都必须能阅读《圣经》,懂得教义,了解上帝的意旨,所以重视办初等学校,由殖民地当局主办教育。马萨诸塞首先于1642年通过法律,规定家长有义务使儿童学习宗教信条和一些重要法律,但尚未规定开办学校。1647年马萨诸塞地方议会通过法律,规定满50户的镇要聘请一个小学教师,有 100户以上的乡,要办拉丁语法学校。中部殖民地(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特拉华)以畜牧业和谷物生产为主,移民来自欧洲大陆各国,隶属基督教不同宗派,各宗派分别设校,由教会负责教育。南部殖民地(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以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为主。贵族地主请家庭教师在家里教育子女,完成初等教育后送到英国就学。为贫穷白人的儿童办了免费的学校,称"穷人学校"。奴隶的儿童不得受学校教育。
  
  
  殖民地时期的学校基本上是照欧洲的原样移植来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初等教育方面有主妇学校和镇学。主妇学校在大多数殖民地都有,是由一个稍能读写的家务妇女向家长收一点费,聚集少数年幼的儿童在她的家里(通常在厨房)教学,故亦称"厨学"。教的是字母、计算、 祈祷和教义问答, 并选读《圣经》的一些句子。镇学以新英格兰为最普遍。它的课程是阅读、书写、宗教。广泛用作儿童读本的是《新英格兰启蒙读本》。中等教育方面有拉丁文法学校和文实学校。美国第一所拉丁文法学校是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办于1635年,是为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弟升入学院作准备的。男孩 7岁入学,直到能通过学院入学考试为止,通常学习 7年。课程是古典的,学生要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学习宗教教义。由于拉丁文法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谋生的技能,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B.富兰克林于1749年提出了《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倡议建立面向实际的新型中等学校,即文实中学;建议修习科学,学习历史、数学以及采用本族语进行教学等。在富兰克林倡议下,1751年开办了费城学校。这是一所文实学校,它的课程有:算术、会计、英文文法、簿记、公共演讲、书法、绘图、航海、 科学、测量。这种学校适应当时商业发展需要,很快就取代拉丁文法学校成为美国主要的中等学校。但它基本上是私立收费的,因而入学人数有限。高等教育方面,第一所高等学府是哈佛学院,成立于1636年,以培养牧师为主。到1769年,殖民地共创办了 9所这样的学院。其课程均是古典的。只有极少数的富家子弟才能进入学院学习。
  
  

建国至南北战争以前时期教育(1776~1861)


  
  1775年,殖民地人民掀起独立战争,1776年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1787年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建立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建国初期,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与巩固新政权联系起来,要求教育为适应政治、经济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任总统G.华盛顿说:"要把筹办普遍传播知识的学校当作头等重要的目标。"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T.杰弗逊说:"我们的自由如不掌握在人民的手中,而且在有一定教育的人民的手中,是永远不会有保障的,我看这是一条公理。"杰弗逊在任弗吉尼亚州州长时,拟定的弗吉尼亚教育规划,为美国公立教育奠定了基础。在建国初期,在许多州的宪法中,也都有兴办学校,鼓励学习实用知识的具体规定。同时,联邦颁布的《1785年土地法令》和《1787年西北土地法令》,对办学校也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法令支持拨公共土地用于办教育,规定将乡划分成36个地段,其中"第16地段"用于办学校。
  
  1787年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虽然未对教育作任何规定;但是以后两次对宪法第十条的修正案都涉及到教育。第一次修正案规定美国国会不制定设立国教或禁止信仰自由的法律。这被美国最高法院解释为教会与国家分离,成为美国世俗公立教育的法律根据。此外,第十条修正案规定举办教育事业的权力属于州,确立了地方分权的原则。这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
  
  由于教育行政管理权力属于各州,公立教育发展之后,建立了州的集中管理。州的教育政策和实施,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实现。州议会制定本州的各种教育法规。州设立由选举或指派产生的州教育委员会,负责提出州的教育政策。1837年马萨诸塞州最先设立了州教育委员会。州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州教育厅,由厅长负责,贯彻执行联邦及本州的法律和政策。州高级法院负责对教育诉讼案作裁决。学区是美国直接负责办理中小学教育的行政区划。学区与行政区(如县、乡)不一定一致,大小也极其悬殊。学区也设教育委员会,成员由选举或指派产生。
  
  平民学校运动 19世纪初,美国开始了领土的扩张,19世纪中期其领土已拓至太平洋岸。新的移民涌入,人口成倍增加。1812年,第二次对英战争取得胜利,使美国经济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同时进行了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普及初等教育成为重要问题。从19世纪20年代起,工人阶级就为设立公立免费学校进行了斗争,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支持创办公立学校。这一时期,许多州制定法律,让地方征税举办平民学校。于是出现了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平民学校运动"。这是美国的国民教育运动,普及初等教育运动。从1852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颁布《义务上学法》到1918年密西西比州最后一个颁布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前后历时60多年。美国的平民学校是仿效普鲁士的 8年制国民学校建立的,它成为美国学制的组成部分。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第一任秘书,霍瑞斯·曼对开展平民学校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培训合格的师资,成为迫切的问题。早期的文实学校虽然也负担一些培养教师的任务,但这时已不能满足需要。霍瑞斯·曼于1839年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市开办了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它引起了各州的注意,开始认真考虑学校教师的训练工作,一时师范学校在各州纷纷出现。师资训练计划,起初期限很短,只有1年,后来逐渐延长到2年、3年,甚至 4年。主要学习了"3R"(读、写、算)以及普通教育和教育管理。
  
  公立中学的发展 由于美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为了适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 并迫于工人运动的压力,把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当时的文实学校是私立的、收学费的,而且课程愈来愈偏重于古典, 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于是出现了新的中等教育机构──中学。 它是由政府征收税款开办的。第一所公立中学是 1821年办的波士顿英文古典学校。学校的任务是教授实用学科,让学生直接"为生活作准备",而不是"为升入学院作准备"。公立中学遭到了教会和已有的文实学校的强烈反对。1874年,密歇根州高级法院在卡拉马祖案判决中确认,卡拉马祖市征税办公立中学是合乎宪法的,使该市征税办中学有了合法的根据。这个判决为美国各地开了先例,公立中学迅速发展起来。中学是平民学校(小学)的向上延伸,它构成美国学制中的第二层,此后美国开始走上普及中等教育的道路。
  
  技术与公立高等教育的兴办 美国从殖民地时期起陆续开办的学院都是私立的,属于不同的教派;课程是古典的、文科的。到19世纪中叶,美国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①注重实用技术训练和专业教育。1802年开办的美国西点军校,1824年创办的伦塞勒工业学校,1861年创办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与此同时,哈佛及耶鲁等学院也增设科学训练的系科,其他院校也纷纷仿效。②兴办公立高等教育。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摩雷尔拨地法》,对此起了较大的推进作用。根据该法,各州凡有国会议员 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 3万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 的学院的经费。 所以这种学院在美国教育史上称"拨地学院",当时开办了68所。这种学院开设的课程一般有农业、工程、机械技术等。因而从性质上说是"农业和机械"学院。它着重开展农业科学教育,对美国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教育(1861~1945)


  
  1861~1865年,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至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是美国教育的"扩充时期"。
  
  中等教育的改革 19世纪新兴的"中学"本来强调"为生活作准备",但也不能不为升学作准备。结果课程逐渐增多,修业年限延长为4年,形成了"8.4制"。于是,中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它与学院的关系或者衔接问题,亟待解决。为此,1893年美国全国教育理事会组织的"十人委员会",研究了中学学科开设的问题。1895年该理事会指派的"十五人委员会",建议缩短小学年限,因而形成了" 6·3·3制"学制。1918年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中等教育七大原则",即:健康,掌握根本方法(读、写、算技能),职业效率,好的家庭成员,公民资格,会用休闲时间,道德性格。这对美国中等教育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大学的变革 美国的学院长期被看作只有欧洲中学的水平。美国人为改进高等教育,竭力仿效德国,于1876年创办了研究生院水平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这所大学被视为是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许多老的文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一些较强的公立院校,如密歇根、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也都随之改成了大学。这种新型的大学采取了特殊的高等教育结构,即在注重普通教育的英国式学院之上,设立了重在研究的德国式研究生院。各种专业学校并入大学之内,设置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措施促进了美国科学和学术的独立发展,提高了美国科学和学术的水平。19世纪末,美国一些大学领导人讨论重新划分高等与中等教育的分界线问题,也就是本科的性质的问题。讨论结果认为,这条线应在4年制学院的第二年与第三年之间,主张把学院划分成"初级"和"高级"两部分。初级部分可以单独设校。于是出现了初级学院。这使美国高等教育有了多层次的特点。
  
  认可协会 随着学校和学院的增多,美国教育家越来越关注维持和提高学业标准,以保证各级学校教育的质量。因此,自愿成立了区域性认可协会,协会根据教育目标、学校的课程、图书和设备、师生比例、学校组织及行政组织等项条件,调查评定区域内的中等学校和学院。如果认为合格,即对被评学校予以认可。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和学院,要求在规定限期内达到合格的标准。最早的认可协会是1884年成立的新英格兰学院及预备学校协会。到1924年美国全国共设有 6个区域性的认可协会。这种协会对美国中等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质量起着调节和促进作用,并解决这两级学校的衔接问题。因为学校须取得认可,所以美国各州都要求教师领有执照或证书。每州教育厅也规定了辖区内教师培养计划的标准。培养中的教师要修完规定课程,考试及格,方可得到州里发给的教师证书。在地方分权的情况下,通过区域性或全国性协会进行调节,协调行动,是美国教育的又一特点。
  
  进步教育运动 19世纪后期,美国教育因受了J.-J.卢梭、J.H.裴斯泰洛齐、F.W.A.福禄贝尔等人思想的影响,开展了革新。如F.W.帕克在昆西的革新,J.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实验,以及加里制,温内特卡制,道尔顿制等等的出现。这种教育革新很快在美国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并于1919年成立了进步教育协会。杜威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进步主义者批判传统的学校,提倡教师要尊重儿童,强调学校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经验为中心,用新的生活学习教学法取代形式主义学习。到20世纪30年代,进步教育协会陷于分裂。
  
  进步主义教育受到要素主义者(见要素主义教育)的坚决反对。教育家W.C.巴格莱等人于 1938 年成立了"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要素主义者强调基础知识训练,认为进步主义者过分迎合儿童的兴趣,忽视了教师的主动性、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且对美国的"民主"起了削弱作用。这两派的争论成为美国教育上的一个重大争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1945年以后)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巩固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先地位,经济、军事力量大为膨胀,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迫于战后国际和国内变化的形势,教育又进行了种种改革。同时,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引起了教育的组织、方式、方法的改变。
  
  废除种族隔离的教育政策 美国宣称其国民教育制度是"民主"的制度,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但是美国贫富悬殊,不同阶级的子弟在教育上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尤其是长期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政策,黑人处于毫无权利的地位。南北战争后,虽然黑人获得了公民权,取得了受教育的权利,但黑人仍然遭受种族压迫和剥削。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普莱西对弗格森一案的判决中,确定"隔离但平等原则",迫使黑人儿童只能上单独的学校。虽然宣称黑人学校的教育计划与白人儿童学校是平等的,但实际上黑人学校经费少,学校简陋,教育质量低劣。自 20世纪 50年代中叶起,美国黑人连续发动大规模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群众斗争。在黑人运动高涨的情况下,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种族歧视原则是违反宪法的,撤销"隔离但平等原则"。这样,许多州就要求公立学校实现种族合一,废除种族隔离学校。《1964年民权法》规定,对保持种族隔离学校的任何学区和州立即停发联邦经费。同时,采取一些措施,对家庭贫困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改进美国公立小学和中学,重点也是摆在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上,以便使黑人和劳动人民子女的教育逐渐有所改善,但实际上美国种族偏见、贫富悬殊仍严重地存在着,不可能使教育达到真正的平等。
  
  课程改革 40年代和50年代初,美国舆论批评进步主义教育,要求更加注重智育。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后,联邦政府认为美国教育与苏联教育的差距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有必要对教育进行干预,并给予援助。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拨出巨款,用于改革数学、科学、外语等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和资助。50年代末进行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新数学"、"新科学"、"新社会学科",强调提高学业程度和加强智力训练, 以培养科技人材, 增强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竞争的能力。这样,要素主义教育主张得势。这一派强调课程要深一些、难一些,要求提高学业标准,严格考试,拔尖培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J.B.科南特。到60年代末,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有了变化,随之出现了一批对美国学校教育进行批评的" 浪漫主义的批评家"。他们从关切儿童和青年的福利出发,批评课程是枯燥无味的,压抑的,漠不关心青少年实际生活的。他们以"切合需要"为口号,要求课程要以学习者、社会现实、人类价值为基础。因此,7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主张又逐渐受到重视。
  
  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上的新的重大措施是成立教育部。美国建国 200年中,没有设立一个中央教育行政机构。联邦政府只有一个教育总署,曾先后隶属内务部、联邦安全署,1953年改为隶属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总署的职责仅为搜集和分发教育统计和情况的资料,不行使任何行政权力。1966年该部增设分管教育事务的副部长,总署改组扩充,下设6个处,分管初等中等教育、成人及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贫困儿童教育、 教育研究、教育人员。而后联邦政府便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诸如:联邦根据国会立法给予教育事业以财政支持;联邦最高法院关于教育诉讼的判决;教?苁鹛峁┓瘢涣畎才诺慕逃钅康取5苯哟有姓辖懈稍ぃ允遣欢嗟摹?1979年,美国经过长期酝酿,成立了联邦内阁级的教育部,负责统一处理联邦教育政策和经费。教育行政管理出现了集中的趋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政府拨出大笔经费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开始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成立了国家教育研究所,隶属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教育部成立后,新的教育部组织法规定,该部的宗旨是"通过联邦资助的研究、评价、交流情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用途"。教育部成立了教育研究和改进办公室,由一个部长助理主管。办公室的业务重点是:①提高基本技能的教与学的质量,包括适应不断改变并更加复杂化的经济和社会所需的技能。②提高科学及数学的教与学的质量。③对更好地采用任人选择的教育途径,更有效地使用技术及电讯设施的途径,进行示范。④鼓励学校和学院采取适应地方需要的机构改革,并给予物质奖励。⑤通过语言学科,人文学科,多文化学科,提高涉及多种文化事务的教与学的质量。
  
  现行学制 美国的学校教育分为连续的四级: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这个学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和确立下来之后,迄今还没有什么变动。
  
  学前教育 招收3~5岁的儿童,分保育学校和幼儿园两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增多。1979年适龄儿童入学前的教育机构达51.1%。在教育措施上,保育学校主要是养育。在幼儿园阶段,认识活动份量增多,并为进入小学作些预备。有的把它与小学低年级合成一个单位。
  
  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小学和中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年限9~12年,各州不一。有两种学制,即"8·4 制"和"6·3·3制"。美国小学为6年或8年。6年的分成低、中两级。8年的分成低、中、高三级。小学课程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外语、美术与应用艺术,卫生与体育。中学为 4年或6年,6年又分为初中高中两级的和 6年一贯制的两种。中学课程有:英语、社会学科(包括历史、地理、公民和经济等)、科学、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和哲学等)、体育与卫生、家政、工艺等等。美国的中学多半是综合中学,它的课程是分化的,除开设规定的必修学科外,还设有为准备升学的学术课程,以及为就业或受中等及专门训练的职业课程,以便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史密斯-休斯法案》,规定了联邦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计划,资助培养这种师资,这一措施推动了综合中学的发展。此外,也有少数"专门的中学",如艺术的,职业技术的。60年代后期,出现4年制的"中间学校",由五、六、七、八这4个年级组成。因此,有了" 4·4·4制"。这一改组是为适应从儿童到青年期前期这个过渡期间(少年期)的需要。然而这种新学校与初级中学并无大的区别。
  
  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育出现这样几个新情况。①与50、60年代注重"成绩优异"相反,又转而注重"切合需要"。要求课程应更切合儿童和青年的生活,教育要联系实际。如,在社会学科中,学生可以学村子里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中,他们可以看到数学与他们在学校商店和家中碰到的问题的关系。②注重教育与"劳动世界"的关系,要求儿童了解劳动的作用和价值,了解广泛谋生的机会,企图更好地解决中学毕业后的出路问题。③注重"多种文化教育"。美国是一个多人种、多民族的国家,是一个有多种多样文化的社会。过去一直持"熔炉说",认为应给每个美国人一种统一的新文化、新生活方式,进行"美国化"教育,而抹煞"少数集团"的多样的文化,认为它们是"非美的"。现在则强调各种文化对于美国社会的贡献和价值。④由于"学术能力倾向测验"成绩下降,而提出了"回到基础学科去",即强调读、写、算的基本技能。
  
  高等教育 它的特点是灵活多样。把美国的"高等院校"分类是很难的,大致是:① 2年制初级或社区学院、技术专科学校,毕业时授予副学士学位。这类学校大半是职业技术性质的,结业性的,但也可以转入 4年制学院的三年级。② 4年制学院,毕业时授予学士学位,着重开展本科生教育,但有些也开展研究生教育。这种学院大半是"文科的"。③大学,美国大学是若干种学校的集合体,通常包括本科生学院,专业学校,研究生院。研究生院毕业时授予硕士和博士两种学位,称高级学位。高级学位典型的是哲学博士,还有专业学位,如医学博士。美国高等院校的职能有3项:教学,研究,服务。 科学研究集中于一些较好的特别是 20多所著名的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防的需要,科技的竞争,美国一些大学过多地注重科学研究,成了"研究大学",忽视了教学,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学。这一问题现已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关键是因为有一个庞大的公立教育系统。1977-1978年度,美国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现在美国已经普及了中等教育。1978年秋季,中学年龄组(14~17岁)青少年入学率达94%,巩固率(入学后能读到毕业的)达到75%。同年中小学的师生比例为 1:19.7。高等教育已发展到美国人说的普及阶段。1978年秋季,大学年龄组(18~24岁)青年上高等院校的达到30%。1980年,25岁以上的人的学历(平均受教育年数)为12.5年,25~29岁的人的学历为12.9年。
  
  

参考书目
   R.Freeman Butts & Lawrence A. Cremin,A History of Educɑtion in Americɑn Culture,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53.
   Richard Winn et al, Americɑn Educɑtion,8ed. McGraw-Hill,1977.
   滕大春:《今日美国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