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利玛窦与西学东渐
1)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ulture to China and LIMA-Dou
利玛窦与西学东渐
2)  Ricci Matteos and Western Sinology
利玛窦与西方汉学
3)  west influence
西学东渐
1.
In the latter of Qing Dynasty,some private gardens transformed their enclosed space into public entertainment places caused by the west influence.
晚清上海部分私家花园受西学东渐风潮的影响,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场所。
4)  eastward spread of Western Culture
西学东渐
1.
From the middle of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earl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astward spread of Western Culture, that is, the Western women actuality and the women right s ideas began to spread to China, provoked the Chinese thinking circles to pay attention to it.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西方妇女生活现状、人权思想及女权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关注。
5)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西学东渐
1.
Mythology is the outcom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神话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西方神话学家首先提出中国神话的问题并做出先驱性的探讨。
6)  dissemination of Oriental learning
东学西渐
1.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dissemination of Oriental learning experienced three climatic periods: the Han - Tang period, the Song - Ming period and the late -Ming - and - early - Qing period.
“东学西渐”先后经历了汉唐文化时期、宋明文化时期和明末清初文化时期三次高潮,以此为基础,21世纪必将迎来一次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东学西渐”高潮。
补充资料: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
Ricci,Matteo

   明代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取汉文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157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并从师数学家C.克拉维乌斯学习天算。后被耶稣会派到中国传教,于万历十年(1582)七月抵澳门,次年获准入居广东肇庆。十七年移居韶州。二十八年十二月第二次到北京,进呈自鸣钟、《万国图志》等方物,得明神宗信任,敕居北京。三十八年在北京病殁。利玛窦在中国度过后半生。他取汉名,习汉语,着儒服,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士大夫沈一贯、叶向高、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咸与交游,名噪一时。同时,他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著译,数学方面有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地理学方面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语言学方面有《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西字奇迹》以西法之音,通中国之音,使向来被人看作繁难的反切,变成简易的东西,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万历三十六年末,利玛窦根据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开始把所了解的中国情况用意大利文记述下来,此即《利玛窦札记》。他死后译成拉丁文,并增补部分内容,于1615年以《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为题,在德国出版。全书共分5卷。该书是耶稣会士介绍中国国情的重要私家著作,对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史、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史和明朝后期历史,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出版后被相继译成法、德、西等多种文字。中译本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书影(明万历三十年刊行)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书影(明万历三十年刊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