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德黑兰会议
1)  Teheran Conference
德黑兰会议
2)  Tehran [英][,tehə'rɑ:n]  [美][,tɛhə'rɑn]
德黑兰
1.
Technical Strategy on Tendering for Tehran Metro Line 4;
德黑兰地铁4号线投标技术策划
2.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situations, the author takes cases of Cairo, Istanbul and Tehran to display the track and features in the evolution of c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from an distinctive aspect.
鉴于此,本文拟以开罗、伊斯坦布尔、德黑兰为例对中东伊斯兰城市进行研究,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中东城市发展的轨迹与特征。
3)  Teheran [英][,tehə'rɑ:n]  [美][,tɛhə'rɑn]
德黑兰
1.
Teheran Metro Vehicle Electrical System;
德黑兰地铁车辆电气系统
4)  Port Hedland
黑德兰港
5)  Teheran carpet
德黑兰地毯
6)  Grand Haven
格兰德黑文
补充资料: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
Teheran Conferenc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I.V.斯大林、美国总统F.D.罗斯福和英国首相W.L.S.丘吉尔以及他们的外长和顾问。1943年反法西斯国家开始反攻,法西斯国家转为防御和退却,但仍在负隅顽抗。苏联政府希望美 、英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早日结束战争。美国则期待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以减轻它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英国更多地关心它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为了加强合作和协调对德、日作战问题,经过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的筹备,召开了此次会议。
    
   

(左起)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会议期间合影

(左起)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会议期间合影


   
   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早日开辟第二战场。苏联要求优先讨论并落实第二战场的具体实施。丘吉尔却坚持其地中海战略,后又提出从西路进入西欧的新方案。罗斯福不赞成英国方案,主张实施西欧登陆。最后会议决定苏美英三国从东、西、南三面向德国发起进攻。为此,美、英军队将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会议同意德国东部的一些地区并入波兰。三国首脑就战后德国问题交换了意见,决定设立欧洲咨询委员会研究欧洲问题,同意战败后的德国由盟军分区占领。罗斯福介绍了战后建立维持和平机构(即后来的联合国组织)的设想。斯大林表示,打败德国后苏联愿参加对日作战。会议秘密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会后发表了《关于伊朗的宣言》和《德黑兰宣言》。《德黑兰宣言》宣布三国决心在战争方面,以及在战后的和平方面,进行合作,声明三国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达成完全的协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