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reengage Black Tea
梅子红茶
2) currant red
茶蔗子红
3) Rubus xanthocarpus
灌冠红梅子
1.
Analysis of Essential Constituents from Rubus xanthocarpus by GC/MS;
灌冠红梅子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4) Camellia sasanqua
茶梅
1.
The Study of Culture Medium Mixtures of Cyclamen persicum and Camellia sasanqua;
仙客来和茶梅育苗基质研究
2.
A study of clss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Camellia oleifera , "Flowering cherry" Camellia sasanqua , "Small rose" Camellia hiemalis , "Autumn peony" Camellia japonica , "Mosaic peony" Camellia japonica and unclassified "Jewellery in the yellow sea" as materials.
以油茶、普通茶梅品种“樱花”、冬茶梅品种“小玫瑰”、山茶花品种“秋牡丹”、“花牡丹”及待分类品种“黄海内宝珠”为材料 ,通过形态特征比较 ,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酯酶 (EST)和过氧化物酶 (POX)同工酶谱分析等方法 ,经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黄海内宝珠”为山茶亚属油茶组普通茶梅群的一个新品
5) plum;crimson
梅红
6) Meizhan tea
梅占茶
补充资料:梅子
梅子是果梅树结的果,但是一般观赏的梅花是另外几种梅。
果梅为蔷薇科李属(PrunusL.)植物。亦称青梅、梅子、酸梅。原产中国,是亚热带特产果树。
一、分布区域
我国栽培果梅已有3000多年历史,种质资源丰富,共计有205个品种,其中白梅类13个,青梅类95个,红梅类83个,引进日本品种14个。分布地域范围较广,北自黄河流域南侧,南至广东沿海,西起西藏波密,东达台湾岛,共有18个省(市、区)有栽培种或野生种分布。目前,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发展较快,浙江、云南、江苏等省市也在大面积栽培。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栽培面积约152.6万亩,总产量约13.2万吨。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际市场的开拓,对梅制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备受青睐。
二、栽培意义
梅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黄酮和碱性矿物质等人体所必需的保健物质。其中含的苏氨酸等8种氨基酸和黄酮等极有利于人体蛋白质构成与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产生,因此,被誉为保健食品。
果实鲜食者少,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加工品有咸梅干、话梅、糖青梅、清口梅、梅汁、梅酱、梅干、绿梅丝、梅醋、梅酒等。梅在医药上有多种用途。如咸梅有解热、防风寒的功效。乌梅干有治肺热久咳、虚热口渴、慢性腹泻、痢疾、胆道蛔虫、胆囊炎等功效。梅的花、叶、根、核仁等皆可入药。梅的木材坚韧而重,色泽美观,是优良的细木用材。梅的腌制品便于贮藏和运输,宜在偏远地区发展,是老、少、边、贫地区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
三、栽培特点
梅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从我国果梅栽培地域气温来看,年平均气温在12~23℃的地区均可栽培。若在北亚热带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应注意选择早春较温暖、雨水较少的地段建立商品基地。
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不论平原与山地,偏酸、偏碱地均可种植,但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坡度在30℃以下的丘陵山坡地最适宜栽培。一般应选择朝南或东西的坡向为宜。梅对工业排放的废气特别敏感。尤其氟化物的危害已成为果梅栽培中的严重问题。因此建园时一定要选择清洁的大气环境,避开污染源。果梅部分品种有自花不孕现象,有些品种虽能自交结实,但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故要配置授粉树。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不应少于3∶1。栽植密度应考虑果梅寿命长、树冠较大的特点,故不宜过密。具体密度应根据管理水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整形方法等来定。一般株行距为4米×4米或4米×5米,亩栽41株或33株。土层瘠薄山地株行距为3.5米×4米,亩栽47株。
果梅为蔷薇科李属(PrunusL.)植物。亦称青梅、梅子、酸梅。原产中国,是亚热带特产果树。
一、分布区域
我国栽培果梅已有3000多年历史,种质资源丰富,共计有205个品种,其中白梅类13个,青梅类95个,红梅类83个,引进日本品种14个。分布地域范围较广,北自黄河流域南侧,南至广东沿海,西起西藏波密,东达台湾岛,共有18个省(市、区)有栽培种或野生种分布。目前,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发展较快,浙江、云南、江苏等省市也在大面积栽培。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栽培面积约152.6万亩,总产量约13.2万吨。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际市场的开拓,对梅制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备受青睐。
二、栽培意义
梅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黄酮和碱性矿物质等人体所必需的保健物质。其中含的苏氨酸等8种氨基酸和黄酮等极有利于人体蛋白质构成与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产生,因此,被誉为保健食品。
果实鲜食者少,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加工品有咸梅干、话梅、糖青梅、清口梅、梅汁、梅酱、梅干、绿梅丝、梅醋、梅酒等。梅在医药上有多种用途。如咸梅有解热、防风寒的功效。乌梅干有治肺热久咳、虚热口渴、慢性腹泻、痢疾、胆道蛔虫、胆囊炎等功效。梅的花、叶、根、核仁等皆可入药。梅的木材坚韧而重,色泽美观,是优良的细木用材。梅的腌制品便于贮藏和运输,宜在偏远地区发展,是老、少、边、贫地区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
三、栽培特点
梅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从我国果梅栽培地域气温来看,年平均气温在12~23℃的地区均可栽培。若在北亚热带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应注意选择早春较温暖、雨水较少的地段建立商品基地。
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不论平原与山地,偏酸、偏碱地均可种植,但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坡度在30℃以下的丘陵山坡地最适宜栽培。一般应选择朝南或东西的坡向为宜。梅对工业排放的废气特别敏感。尤其氟化物的危害已成为果梅栽培中的严重问题。因此建园时一定要选择清洁的大气环境,避开污染源。果梅部分品种有自花不孕现象,有些品种虽能自交结实,但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故要配置授粉树。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不应少于3∶1。栽植密度应考虑果梅寿命长、树冠较大的特点,故不宜过密。具体密度应根据管理水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整形方法等来定。一般株行距为4米×4米或4米×5米,亩栽41株或33株。土层瘠薄山地株行距为3.5米×4米,亩栽47株。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