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mbert's equation
朗伯方程
2)  d Alembert equation
达朗伯方程
3)  lambert
朗伯
4)  lambert
朗伯
5)  laid fire lambert
朗伯
6)  L;lambert
朗伯
7)  L = lambert
朗伯
8)  Lambertian surface
朗伯表面
1.
Sprayed BaSO 4 diffuser plate is the most Lambertian surface actually used in spectral radiance calibration known by now.
通过实验测量硫酸钡漫反射板 2 5 0~ 4 0 0nm的半球反射率和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表明 ,实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假定漫反射板为朗伯表面根据测量的半球反射率计算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相对差值为 6 7% ,实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随散射角的变化可达 2 8%。
9)  Trombe wall
特朗伯墙
10)  Lambert reflector
朗伯体
1.
The soil with relatively high moisture was represented as Non Lambert reflector,while the soil with low moisture was represented as Lambert reflector.
多角度遥感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湿度的土壤表现为非朗伯体。
2.
The concept of Lambert reflector used in the phenomenon of optical diffuse scattering and the analytical method were introduced.
将描述光学漫散射现象的朗伯体概念和分析方法应用在兵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上,通过对朗伯表面的散射强度计算和实例模拟分析,提出了利用散射-吸收型材料构造朗伯表面实现地面兵器目标雷达波隐身的一条新途径。
补充资料:达朗伯佯谬
      又称达朗伯疑难。法国科学家 J.le R.达朗伯提出的一个流体力学中的问题。他从1744年起开始采用分析方法求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阻力,1752年他指出,物体在无界不可压缩无粘性流体中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到的合力等于零。这个结论的逻辑推理是正确的,但它同实际不符,因为所有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都受到阻力(见流体阻力),有的还受到举力,故被称为佯谬或疑难。产生佯谬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粘性这一能量耗散机制。真实流体都是有粘性的,但有些流体粘性很小(例如水和空气)。在边界层内粘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边界层内流体的粘性引起围绕物体的环流而产生举力 (见有环量的无旋运动)。粘性会在物体表面产生切向应力,使物体受到摩擦阻力。粘性还使非流线型物体上的边界层从物体表面分离,形成物体后面的尾流,在这种情况下,耗散的机械能以压差阻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粘性是使物体在运动中受到合力的根本原因,也是揭开达朗伯佯谬的关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