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非朗伯体
1)  Non Lambert reflector
非朗伯体
1.
The soil with relatively high moisture was represented as Non Lambert reflector,while the soil with low moisture was represented as Lambert reflector.
多角度遥感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湿度的土壤表现为非朗伯体
2)  NonLambertian effect
非朗伯体效应
3)  Lambert reflector
朗伯体
1.
The soil with relatively high moisture was represented as Non Lambert reflector,while the soil with low moisture was represented as Lambert reflector.
多角度遥感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湿度的土壤表现为非朗伯体
2.
The concept of Lambert reflector used in the phenomenon of optical diffuse scattering and the analytical method were introduced.
将描述光学漫散射现象的朗伯体概念和分析方法应用在兵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上,通过对朗伯表面的散射强度计算和实例模拟分析,提出了利用散射-吸收型材料构造朗伯表面实现地面兵器目标雷达波隐身的一条新途径。
4)  Lambertian
朗伯体
1.
Atmospheric correction was firstly performed by assuming that the groud is a Lambertian surface.
本文介绍了一种大气订正的新方法:BRDF──大气订正环,这种方法首先在假设地面是朗伯体的条件下进行大气订正,通过一系列在不同成象几何条件下观测值的订正结果,在BRDF模型库中寻找一种最能描述这些数据的模型,最后根据反演的模型参数进行基于BRDF的大气订正。
5)  lambertian reflection model
朗伯体模型
6)  Lambert light source
朗伯发光体
1.
LED is selected as standard because its luminous intensity distribution curve(LIDC)is close to that of Lambert light source.
鉴于LED标准管具有量值传递方便进而统一量值的优点,指出作为标准管不仅要保证赋值的准确性和其量值保持长期稳定性,选择LED标准管要求其配光曲线要好,即接近朗伯发光体。
补充资料:朗伯
朗伯(1728~1777)
Lambert,Johann Heinrich

   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又译兰伯特。1728年8月26日生于阿尔萨斯的米卢斯(原属瑞士,今属法国),1777年9月25日卒于柏林。自学成才。1748年受聘为家庭教师。他利用东家的显贵地位和丰富藏书,继续深造,并结识许多学者。1759年移居奥格斯堡,1764年接受腓特烈大帝的邀请,进入柏林科学院,成为 L.欧拉和J.-L.拉格朗日的同事。朗伯研究的范围很广。1761年证明了π和e的无理性(1768年发表)。1766年试图证明欧几里得几何中的平行公设,虽然没有成功,但对非欧几何的诞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双曲函数,对画法几何也有研究。此外,在球面几何、热学、光学、气象学、天文学等方面也都有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