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lemma Oneself
两难的自我
2) self-victimization
自我受难
1.
When interpreting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the point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analyzing the psychology of Dimmesdale,we can find that Dimmesdale is always in the state of self-victimization.
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解读《红字》,并剖析丁梅斯代尔这一重要人物的心理,可以看到他一直处于“自我受难”的状态之中,并同时也在无意识地逐渐实现着自我。
4) I felt sick at heart.
我挺难受的
5) digital dilemma
数字化的两难
1.
The new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s "the digital dilemma".
本文根据数字技术时代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出现的新特征,分析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临的“数字化的两难”。
6) ambiguity intolerance
难忍的模棱两可
补充资料:道德两难法
道德两难法
moral dilemma method
道德两难法(m。ral dilemma mothod)美国心理学家L.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一种方法。即让儿童在两个困难中作出抉择,并说明抉择的理由,结果一般都是不愉快的。他设计一了一系列道德两难推理故事,最典型的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中一位药剂师最新发明的镭。药剂师索价很高,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四处向熟人借钱,只借到药费的一半,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药剂师减价出售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竟撬开了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讲完故事后,主试就向被试提出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说应该?为什么说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等。柯尔伯格并不关心儿童对问题回答是或否,而是回答中的推理,他由此总结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阶段理论。 (白学军撰林素德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