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音乐社会心理学
1)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music
音乐社会心理学
1.
This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music prefer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music.
本文旨从音乐社会心理学视角展开对中国当代大学生音乐偏爱的分析和阐述。
2)  music sociology
音乐社会学
1.
Furthermore,research on music sociology which is worthy of more attention has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research on music communication to some extent.
在这方面,音乐社会学研究已经为音乐传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值得我们重视。
2.
Music sociology according to particular studying object and scope in its development course,formed again many branch sciences.
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是一种经验的方式,是对音乐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音乐现象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
3)  musical sociology
音乐社会学
1.
There is a conclusion to divis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n educational circles,but behind the division,it actually with a certain thoughts of musical sociology connotative.
对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划分在学界早有定论,然而,在这些形态划分的背后,实际上包含着一种音乐社会学思想。
2.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al sociology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音乐社会学是当代音乐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音乐社会学发展情况进行评介。
3.
It is one of the newest viewpoints by Germany academia on musical sociology, such as its definition, object, history, and task.
文章为德国音乐百科全书 (MGG)的条目“音乐社会学” ,原文发表于 1997年。
4)  music psychology
音乐心理学
1.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in music education for children;
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5)  musical psychology
音乐心理学
1.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musical psychology,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way to develop students imagination with the piano teaching practice.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钢琴教学实践,讨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2.
The late 20th century is a time when the Chinese musical psychology changed from philosophy psychology intoscientific one.
20世纪后半叶是中国音乐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走向科学心理学的转型时期。
3.
The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modern musical psychology has begun from the 1980 s.
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是心理学和音乐活动有机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各种音乐活动。
6)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1.
The research on reform of teaching in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2.
Thoughts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xiety in Terms of Social Psychology;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焦虑的社会心理学思考
3.
Review on jealousy research in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嫉妒研究评析
补充资料:服装社会心理学


服装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of clothing and personal adornment

  服装社会心理学(soeial psyehology ofe lothing and Personal adornment)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人类衣着服饰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1897年格·斯·霍尔在《自我早期的感觉》中通过社会调查得出结论认为,人类在孩提时期就有了打扮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要求,说明服装具有穿着者表现自己的功能。20世纪初关于服装心理学的著作主要有弗拉戈斯(Fla。eu:,L.W.)的《服装心理学发凡》(1905)和迪尔巴(Deurborw,G.w.)的((服装心理学》(1918)。这一时期的服装心理学研究带有较浓的哲学意味,常常是对服装历史现象和进程的评述。20世纪30年代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在美国兴起,主要著作有赫洛克(Hurloek,E.B.)的 《服装心理学》(1929),弗劳格尔(Flugel,J.e.)的《衣服心理学))(1930)等。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个人穿着心理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确立采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建立了服装社会心理学这一新的学科。这一时期,罗奇(Roach,M.E.)和埃卡(Ei。he:,J.B.)的《衣服、装饰和社会体制》(1965)、拉恩(Ryan,M.s.)的 《服装,人类行为的研究》(1 966年)和洪(Itorh,M .J.)的《第二皮肤,服装的多学科研究》(1968)等著作,奠定了服装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此后,服装社会心理学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服装社会心理学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一与美国战后经济的增长,人们对服饰衣料品的需求多元化有密切关系,同时社会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及方法的成熟也为服装社会心理学提供了基础与手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服装社会心理学在日本也引起了广泛重视1981年日本纤维机械学会成立了服装心理学分会,并派人到美国有关院校学习进修。20世纪80年代日本服装社会心理学发展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成果。服装社会心理学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并广泛吸收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美学、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服装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服装的起源和动机;社会文化环境对穿着行为的影响和制约;文化融合过程中穿着观念和穿着方式的变化;服装行为中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表现;服装流行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动力;服装流行的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群体规范与服装行为;服装行为中的群体认同与个性表现;服装在人际交往中的印象整伤作用,服装的符号象征意义及非言语功能;个体对服装的需要、动机、态度、关心、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等等。服装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成果无论对服装设计,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穿着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服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刚刚开始,许多问题还有待做大量细致的研究。 (赵平撰杨治良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