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独立人格意识
1)  independent personification
独立人格意识
2)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独立意识
1.
The 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 subjectivity,s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subjective education.
独立意识的形成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体现,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独立意识现状的分析,简要阐释大学生独立意识涵义以及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提出推动大学生独立意识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3)  independence of personality
人格独立
1.
Professors keep to freedom of ideology and independence of personality,while the academic spirit symbolizes the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of professors since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近现代中国大学教授与近代大学精神是共生的,大学教授秉承思想自由与人格独立的人生理念,他们缔造、践履、传承并守护着大学精神。
2.
With the awareness of "human being", pursuing independence of personality, freedom of individuality, self-determination of marriage and amativeness has already become conscious requirement of the educated women among which are women writers during that period.
伴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婚恋自主已成为"五四"时代广大知识女性的自觉要求,"五四"时代女作家本身就是这样一些知识女性。
4)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独立人格
1.
In the market economy,the mass media becomes an industry,news media obtains the free status and news media practicians have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市场经济建立后传媒成为一种产业,新闻媒介获得市场自由人的地位,从业者也转型为独立人格。
2.
Therefore,hoped that produces us to have the original theory achievement,needs to take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e cultivation.
所以,希望产生我们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需要重视独立人格的培育。
3.
The dilemma of teachers philosophical wisdom lies in teachers losing of their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教师哲学智慧形成的艰难性在于教师独立人格丧失。
5)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人格独立
1.
With women s sensitivity,she presented women s pursuit of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equality,expressed her own view on women,i.
奥斯丁从对前辈男性作家的反拨入手,拨开了笼罩在女性头上的那层不是"天使"便是"魔鬼"的浓雾,以女性的视角感知女性,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书写和构建自己的女性观念,即家庭内男女平等、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恋爱时理智与情感平衡。
2.
On the Present Significance of Wu Mi’s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人格独立、学术独立是吴宓的追求和向往,他一生都在践行着这种信仰。
6)  Personality independence
人格独立
补充资料:《活动 意识 个性》
      Α.Н.列昂节夫著。它是作者晚期的理论著作。苏联政治出版社1975年出版。全书仅10余万字,分5章:①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学;②心理反映;③心理学中的活动问题;④活动与意识;⑤活动与个性。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李沂等的中译本。列昂节夫多年研究活动问题,包括物质的感性-对象活动的结构和发生,对个体心理过程形成的作用;心理、意识的产生对生活活动、劳动活动的依从性;根据主导活动形式划分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提出主体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在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彼此相互过渡理论等。他以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于1972~1974年的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上连续发表长篇论文:"心理学中的活动问题","活动和意识","活动和个性"。最后改写成此书,出版后获罗蒙诺索夫一等奖。本书是关于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专著,书中全面地阐述了作者的活动观点,在苏联心理学界有较大影响。作者在书中谈到,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对现实的心理反映(它中介着个体的生活)的产生、功能和结构的具体科学。而要建立这样一门科学的完整体系,最重要的是 3个范畴:对象活动、人的意识、个性。因而,他写这本书的任务不是阐述一些具体的心理学观点和理论,而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性、人的活动、意识、个性的学说去寻求获取这些具体的观点和理论的方法与途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