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教师的有效性
1)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教师的有效性
1.
There are three paradigms of the domain of the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theory of characteristics, theory of behaviour and cognition and theory of contingency.
教师的有效性的研究领域存在三种范式 :性格理论、行为和认知理论、权变理论。
2)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
有效的教师培训
3)  effective teacher
有效教师
1.
On the effective teacher behaviors in the class teaching activities;
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教师行为
2.
Effectiv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s developing and so every teacher can become an effective teacher if only he makes great efforts.
本文主要从自我学习、教学培训、教学反思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教师成为教学有效教师的路
3.
The study shows effective teacher s idiosyncrasy and characteristic shall include encouraging personality,success orientation,higher expectation,professional quality.
研究表明有效教师的个人特质与特征分别是具备激励性人格、以成功为导向,具备较高的期望值、专业品行。
4)  instructing effectivenes
教的有效性
1.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posed the standard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rom instructing effectiveness,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cla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借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从教的有效性、学的有效性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方面提出了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并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对策。
5)  On Efficient Learning of Teachers
论教师的有效学习
6)  On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
论有效的教师培训
补充资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原则
      教学原则之一。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历史上许多教育家早就接触和研究了这些问题。中国古代,一些教育家在教育著作中,对教师主导作用极其重视,并有过深刻的论述。《学记》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里所说的"严师"是尊敬教师,确认教师的地位,也有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含义。但古代师道尊严是与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是片面强调教师权威,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西方,中世纪教会控制下的学校,也有类似情形,教学中几乎是教师专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到了近代,许多资产阶级教育家要求重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主张教学中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由于他们受到历史的局限,并不能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的人走向另一极端,提倡"儿童中心主义",使教师处于顾问的地位。
  
  教师起主导作用是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教学区别于其他认识或学习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他们了解教学的目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起主导作用就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或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是对知识的能动的智力加工活动,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才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和善于运用知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具有内在联系,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越是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上,或者片面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或者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这两种片面性都使教师不能正确指导教学过程和正确引导学生;并使学生陷于消极被动或盲目活动,也不能沿着正确的途径顺利成长。
  
  要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结合起来,其前提是师生双方有共同的目的;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他们理解学习过程,学会独立学习;关键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实行启发式教学,废除注入式教学,指导学生真正自觉地掌握知识,独立地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并逐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在很早的古代就创造了启发教学的宝贵经验,要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