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梅子洲
1)  Meizizhou reach
梅子洲
2)  Meizizhou Bridge
梅子洲大桥
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hipping resources along the Dashenguan channel on the right branch of Meizizhou Island on the upper Nanjing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navigable clear height of a proposed Meizizhou Bridge,and examines the adaptability of navigable clear heights to shipping requirements.
在分析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通道右汊大胜关水道航运资源的基础上,对梅子洲大桥通航净高进行了论证,并分析了通航净高与航运需求的适应性。
3)  Meijiazhou
梅家洲
1.
Based on features of environmental indexes of sediments from ZK2 core located in Meijiazhou (116°12′50″E,29°04′30″N),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ijiazhou and its historic significance in Poyanghu Lake has been discussed.
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 (ZK2 )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 ,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4)  clingstone [英]['kliŋstəun]  [美]['klɪŋ,ston]
梅子
5)  Philadephus coronarius cv. Aureus
金叶欧洲山梅花
1.
The tender stem of Philadephus coronarius cv.
以金叶欧洲山梅花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
6)  plum fruit vinegar
梅子醋
补充资料:梅子
梅子是果梅树结的果,但是一般观赏的梅花是另外几种梅。

果梅为蔷薇科李属(PrunusL.)植物。亦称青梅、梅子、酸梅。原产中国,是亚热带特产果树。
一、分布区域
我国栽培果梅已有3000多年历史,种质资源丰富,共计有205个品种,其中白梅类13个,青梅类95个,红梅类83个,引进日本品种14个。分布地域范围较广,北自黄河流域南侧,南至广东沿海,西起西藏波密,东达台湾岛,共有18个省(市、区)有栽培种或野生种分布。目前,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发展较快,浙江、云南、江苏等省市也在大面积栽培。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栽培面积约152.6万亩,总产量约13.2万吨。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际市场的开拓,对梅制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备受青睐。
二、栽培意义
梅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黄酮和碱性矿物质等人体所必需的保健物质。其中含的苏氨酸等8种氨基酸和黄酮等极有利于人体蛋白质构成与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产生,因此,被誉为保健食品。
果实鲜食者少,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加工品有咸梅干、话梅、糖青梅、清口梅、梅汁、梅酱、梅干、绿梅丝、梅醋、梅酒等。梅在医药上有多种用途。如咸梅有解热、防风寒的功效。乌梅干有治肺热久咳、虚热口渴、慢性腹泻、痢疾、胆道蛔虫、胆囊炎等功效。梅的花、叶、根、核仁等皆可入药。梅的木材坚韧而重,色泽美观,是优良的细木用材。梅的腌制品便于贮藏和运输,宜在偏远地区发展,是老、少、边、贫地区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
三、栽培特点
梅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从我国果梅栽培地域气温来看,年平均气温在12~23℃的地区均可栽培。若在北亚热带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应注意选择早春较温暖、雨水较少的地段建立商品基地。
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不论平原与山地,偏酸、偏碱地均可种植,但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坡度在30℃以下的丘陵山坡地最适宜栽培。一般应选择朝南或东西的坡向为宜。梅对工业排放的废气特别敏感。尤其氟化物的危害已成为果梅栽培中的严重问题。因此建园时一定要选择清洁的大气环境,避开污染源。果梅部分品种有自花不孕现象,有些品种虽能自交结实,但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故要配置授粉树。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不应少于3∶1。栽植密度应考虑果梅寿命长、树冠较大的特点,故不宜过密。具体密度应根据管理水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整形方法等来定。一般株行距为4米×4米或4米×5米,亩栽41株或33株。土层瘠薄山地株行距为3.5米×4米,亩栽47株。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