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symbolic theory of culture
文化符号论
2) Cultural symbol
文化符号
1.
Meanwhile,the cultural symbols of the dog diversify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狗文化符号又变得丰富多彩。
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the documentary The Final Mountain God constructs the Mountain God as a cultural symbol of the Oroqens.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将鄂伦春人尊崇的山神建构为整个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一个符号——山神树被砍伐这一影像意味着山神死了,这是这一文化符号的影像化结构。
3) cultural symbols
文化符号
1.
Disscusion on the cul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rowth under the mode of agricutural produc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symbols;
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
2.
While the questions of life put forward by the novel and the declining tendency implied by Western modernism or postmodernism happen to hold identical view,all sorts of cultural symbols in the novel unceasingly supply new annota.
《红楼梦》充满了各种文化符号,对这些符号的解读与重组不断提供着从新视角来理解《红楼梦》的可能性。
3.
We ought to regard them as cultural symbols,and grasp its interpretive function in cultural memory and transmission and its symbolic significance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n order to get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wisdom conceived in the Yi-ology.
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在易理的传承中"数""图"主要承担了文化阐释功能,应把它们当作一种文化符号,着重把握其在文化记忆与传承中的阐释功能,了解其在文化惯习中的符码价值,以加深对易学智慧的领悟。
4) culture symbol
文化符号
1.
To grasp the conception of teaching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retation and meaning, we can prevent the tendency of over-generalization and substantiation, and refrain from regarding culture symbol as culture itself.
从解释和赋义角度把握教学文化概念,可以防止出现过于泛化和实体化的倾向,防止把文化符号当作文化本身。
2.
Human, is the animal symbol, The human civiliz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is constructs with the consummation culture symbolism process.
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是构建和完善文化符号系统的过程。
3.
QIANLING is an ancient culture symbol which represents richfu significances.
乾陵是一座意蕴丰富的古老的文化符号,从审美角度解读这一文化符号,展现出的是中国人在其历史性生存中所追求的天地境界之美,这一境界表现为天道、王道和人道的和合。
5) cultural signs
文化符号
1.
In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s two basic principles: markedness assimilation and markedness reversal, this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markedness and the markedness phenomenon in cultural signs, and on this base, it points out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function and asymmetrical feature of unmarked and marked terms in both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文章从认识标记理论的定义出发 ,分析了文化符号中存在的标记现象。
6) cultural sign
文化符号
1.
Jinguzhou : a special cultural sign in "Journey to the West";
紧箍咒:一个有意味的文化符号——《西游记》主旨探微
2.
This paper, taking Fletcher s sociological definition of culture and culture contact theory as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vestigates the interesting topic of the wall as a cultural sign and dividing line and makes a tentative comparis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by citing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and the Berlin Wall.
“墙”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界限;以万里长城和柏林墙为例,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揭示了两墙各自所积淀的文化传统及其差异;最后提出对文化之墙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平等、尊重,适度开放,互相借鉴,以谋求共同繁荣。
3.
They are cultural images with rich Western culture, namely classic Western cultural signs; they are culture-specific phenomena in Western society, so it is unavoidable to encounter many cultural gap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hem into Chinese.
莎剧中出现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意象,这些神话意象是承载着西方民族文化底蕴的文化意象,亦即典型的西方文化符号;是西方社会的特有文化现象,在汉译的过程中大部分会出现文化空缺现象。
补充资料:符号互动论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符号互动论的派别 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一术语指称美国许多学者诸如C.H.库利、米德、J.杜威、W.I.托马斯、W.詹姆斯、R.E.帕克、F.W.兹纳尼茨基等人的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心理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具有某些相容性。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主要有: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主要观点有:①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⑤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⑥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方法论特征 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史研究、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了的互动片断或行为标本等方法,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静止的、结构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通过运用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符号互动论者不运用正式的数据搜集法和数据分析法,而代之以概括性的和一般的方法论的指令,这些指令要求对被调查的对象采取"尊重"态度。布鲁默曾声称,这种研究需要或至少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考察",调查者着重了解他想要研究的社会情境的第一手资料。目的是把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所理解、所适应的世界照样描绘出来,主要用参加者的语言来表达。第二阶段,即"检验"阶段。研究者集中注意环境中的"分析因素",这些因素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才可能获得。对于多数符号互动论者说来,这一阶段在辨认、描述和解释基本的社会过程如社会化、整合、协商时已开始了。
应用符号互动论有助于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如对社会越轨、精神疾病、集体行为、儿童社会化、死亡和挣扎、老年、疾病与痛苦和艺术社会学(见文艺社会学)的理解等等。
符号互动论的派别 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一术语指称美国许多学者诸如C.H.库利、米德、J.杜威、W.I.托马斯、W.詹姆斯、R.E.帕克、F.W.兹纳尼茨基等人的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心理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具有某些相容性。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主要有: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主要观点有:①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⑤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⑥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方法论特征 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史研究、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了的互动片断或行为标本等方法,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静止的、结构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通过运用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符号互动论者不运用正式的数据搜集法和数据分析法,而代之以概括性的和一般的方法论的指令,这些指令要求对被调查的对象采取"尊重"态度。布鲁默曾声称,这种研究需要或至少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考察",调查者着重了解他想要研究的社会情境的第一手资料。目的是把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所理解、所适应的世界照样描绘出来,主要用参加者的语言来表达。第二阶段,即"检验"阶段。研究者集中注意环境中的"分析因素",这些因素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才可能获得。对于多数符号互动论者说来,这一阶段在辨认、描述和解释基本的社会过程如社会化、整合、协商时已开始了。
应用符号互动论有助于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如对社会越轨、精神疾病、集体行为、儿童社会化、死亡和挣扎、老年、疾病与痛苦和艺术社会学(见文艺社会学)的理解等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