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社会历史文化批评
1)  social historical cultural criticism
社会历史文化批评
2)  social historical criticism
社会历史批评
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ulti - form nature of social historical criticism in Modern China through a survey of real Practic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odern criticism.
从中国现代批评史实践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批评在历史上的多样形态,可以发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注重从阶级观点看文学的“左翼”社会历史批评以及后来被歪曲的完全政治化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它是受西方近现代社会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和多样视角的、具有现代形态的一种社会历史批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社会历史批评应有的宽广视野、全面视角,是我们建设新的科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应注意借鉴的。
3)  social history criticism
社会历史批评
1.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view of social history criticism obeys the stipulations of historical collectivity,and follows the logic principle of historical magnificent narration.
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观服从于历史总体性的规约,服从于历史宏大叙事的逻辑原则。
4)  social and historic criticism
社会历史批评
1.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 criticism and cultural criticim of Jing-Ping-Mei in the new period,and arranges the representative standpoint,in order to ponder over the overview and introspection of it.
在新时期的《金瓶梅》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和文化学批评是被广泛使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2.
In light of this perspective,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social and historic criticism-oriented Flaubert studies worldwide;summarizes the viewpoints of Sainte-Beuve,Paul Valery,Georg Lukacs,Mikhail Bakhtin,Jean Paul Sartre and other critics;and discusses the multiple forms and the contemporary trend of the use of social and historic criticism in the history of Flaubert study.
在福楼拜研究史上,社会历史批评曾是主导性的批评方法之一。
5)  social-historical criticism
社会一历史批评
6)  sociohistorical criticism
社会历史批评
1.
The three types of “sociohistorical criticism”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eir evolution from late 1920s to late 1970s;
“社会历史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三种类型及其演变——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2.
The method of Li Changzhi s literary criticism is sociohistorical criticism.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批评特征 ,但他对主体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中主流社会历史批评。
补充资料: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Social-Cultural Historial School

   在苏联形成的以L.C.维戈茨基、A.I.列昂节夫和A.R.鲁利亚为首的心理学派别。又称为维列鲁学派。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大体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苏联十月革命后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了清除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维戈茨基积极参与心理学界反对唯心主义心理学的论战,进行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尝试。这样,他便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戈茨基反对心理学中排除人的意识的研究倾向。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功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维戈茨基认为,高级心理功能具有一系列根本不同于低级心理功能的特征:①它们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②它们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功能由于有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③它们实现的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④它们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⑤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
   维戈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在苏联30年代后期曾一度遭受批判。然而列昂节夫和鲁利亚进一步完善了维戈茨基的理论,把它提到了新的高度,最后形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60年代以来,这个学派的影响不断扩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