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口头诗学
1)  Oral Composition
口头诗学
1.
The Third Eye of Epic Study——Evaluation of The Theory of Oral Composition:History and Methodology;
史诗研究的第三只眼——《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的评介
2)  Oral Literature
口头文学
1.
Formula is an important theory raised by western scholars in the research of oral literature,with the focus on the specific forms of the oral literature creation.
《周易》爻辞是歌体结构的,而且属于口头歌谣创作的产物;“套语”是西方对口头文学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重在对口头文学创作形式的研究。
2.
Kazak oral literature has been passed down and carried forward in a process from the simple to the complex.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传承方式有一个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最初只是无意识的血缘传承方式,后来发展到有意识的书面、业缘等传承方式。
3.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s masterpiece The Palm-Wine Drinkard and His Dead Palm-Wine Tapster in the Deads Town, how he inherits Nigerian national culture, how he revives the tradition of oral literature, and how he reshapes English-the borrow language-to serve Nigerian literature.
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棕榈酒鬼》的分析 ,介绍他在创作中如何传承民族文化 ,如何表现当地口头文学的传统 ,如何使英语这种借来的语言为尼日利亚文学服务。
3)  poetic theory
诗学
1.
Examining Wordsworth s poetic theor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made Chinese people more recognizable and understandable for.
华兹华斯的诗歌和诗学思想在现代中国语境中的接受和理解是华氏研究的重要课题。
2.
ZHU Guang-qian s poetic theory was formed in the early 1920s and reached maturity in the 1940s.
朱光潜诗学思想在其学术生涯早期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即已形成并臻于成熟。
3.
Making a review of the different views anew is to open a path to the truth of poetic theory.
中国古典诗学对于形似和神似的认识,历来众说纷纭。
4)  poetry [英]['pəʊətri]  [美]['poətrɪ]
诗学
1.
A Comparison of Imager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中西诗学中的“意象”比较
5)  Poetics [英][pəu'etiks]  [美][po'ɛtɪks]
《诗学》
1.
On Recognition and Reversal Art in Zaju of theYuan Dynasty——Taking Aristotle s Poetics as a Reference;
元杂剧中的“发现”与“突转”艺术——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为参照
2.
On the Classical Narrative Theory in Aristotle s Poetics;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古典叙事理论
6)  poetics [英][pəu'etiks]  [美][po'ɛtɪks]
诗学
1.
Discussion about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ing of Poetics with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and CALIS;
就“诗学”的分类标引与国家图书馆和CALIS商榷
2.
Return to Moral Tradition of Poetics;
回归诗学的道德原统——读《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的片段思考
补充资料:口头诗学

其实,在没有文字可资使用的环境下,如文字发明以前的远古时期,甚或在今天仍然处于“无文字社会”的地方,诗歌大都是口头传唱的。这种诗歌,我们就叫它作口头诗歌(oral poetry);关于这种诗歌的理论,也就叫做口头诗学(oral poetics)。

“口头诗学”在西方已有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也是一种方法论系统,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口头诗歌与其他民间口头文类或口头表演样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在口语交际还占据着信息传递基本渠道的地区,在许多“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体系中,诗歌的概念和分类,与我们所熟悉的分类系统就有相当的差别。比如,诗歌韵律的功用,有时更多地出于韵文体便于学习和记忆的特点,而并不总是出于音韵美感的考虑。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具有深意的是,对古典诗学法则的质疑,始于对口头诗歌之独特属性的强调,而且首先发动自“古典学”(classic studies)内部。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界就年深月久的“荷马问题”重新做出解答的尝试,引发了对口头诗歌法则的思考。欧美的文学研究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等,都参与到口头传统研究的阵营当中,并逐步发展起整套的理论体系来。我们国内已经有所介绍的,有“口头程式理论”(又作“帕里—洛德理论”oral formulaic theory, or parry-lord theory),“民族志诗学”(ethnopoetics),以及对“口头性”(orality)问题的研究等。

“口头程式理论”把表演语词中的“程式”(formula)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发现程式的表达是口头诗歌的核心特征。程式的形态,在不同诗歌传统中有不同的界定。但是有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它必须是被反复使用的片语。这些片语的作用,不是为了重复,而是为了构造诗行。换句话说,它是在传统中形成的、具有固定涵义(往往还具有特定的韵律格式)的现成表达式。这些表达式是代代相传的,一位合格的歌手需要学习和储备大量这种片语。程式的出现频度,在实践中往往成为判定诗歌是否具有口头起源的指数。欧洲早期诗歌手稿的判定(如荷马史诗和法国的《罗兰之歌》),在很大程度上就使用了这种手段。程式的涵义,也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字面的涵义背后,还有“传统性指涉”(traditional referentiality)。当荷马形容某位优雅的女性用“肥胖的手”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荷马“不恰当”地使用了这个片语。其实,在古希腊史诗传统中,“肥胖的手”意味着“英勇地”。这种传统性的指涉,是不容易通过阅读文本就能明白的,尤其不容易通过词典上的释义就能弄明白的。这就等于说,口头诗歌的阐释,更多地依赖于该诗歌传统所植根的那个文化土壤。而不能仅仅依据对文本本身的分析。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内许多民族的诗歌传统中,都可以观察到。以蒙古史诗而论,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让“读者”感到突兀的表述。而这些表述,对于有经验的“听众”而言,则根本不是问题。也就是说,那些史诗的受众,那些置身传统中的信息接收者,当然知道怎样理解这些片语背后的传统性指涉。

口头诗歌的特点当然不会仅仅体现在语词层面上。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口头诗歌的诗法特点,还体现在这样一些地方:一个是“声音范型”(sound pattern)的引导作用很强。句首韵是蒙古诗歌的主要特征,歌手在表演当中,会受到句首韵韵式的引导。他在表演中的口误,很多都和这种引导作用有关。民间歌手在即兴创作时,这种特点体现得更为充分;第二个是平行式(parallelism)的大量使用。在汉语传统中,排比、对偶等手法,是民间歌手特别喜爱的手段,这当然也是一类平行式;第三个是句式的高度“俭省”(thrift)。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