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越人航海
1)  seaman [英]['si:mən]  [美]['simən]
航海人员
1.
Starting from different basic elements of environment, effect of individual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technique on the seaman fatigue factors is analyzed.
笔者从环境不同的基本要素切入,分析个人生理、心理和技术对航海人员驾驶疲劳因子之影响,提出以全面性的环境差别建构航海人员驾驶疲劳因子指标体系,应用层级分析法对该体系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简单、实用,且有清晰的架构,能完整呈现专家的意见。
2.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essential factor of environment size, traditional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on overall ship and the individual impact on seaman s drinking motive are discussed.
笔者从环境基本要素切入,探讨传统社会文化、整体船上环境和航海人员个体对饮酒动机之影响,并提出以全面性的情绪差别建构航海人员饮酒动机指标体系,应用层级分析法作为体系之评价,该种评价方法简单、实用,并且有着明了的架构,能够完整呈现专家之意见。
2)  the Yue people
越人
1.
It was during the period of southern Yue Kingdom that Zhuang-Dai ethnic group was differentiated into two groups of Dai and Zhuang,after which the Yue people of Zhuang-Dai ethnic group moving to the west and those leaving in the east were kept apart by the mountain and river,seldom contacted with each other.
壮傣群体越人分化为傣、壮两群体是在南越国时期。
3)  Yue people
越人
1.
People and History——Origin of Yue People;
越人应是哀牢时腾越的主体民族——从实证与史籍说起
2.
Yue people lived in the area from southeast coast to Guangdong,Guangxi,Yunnan,and Guizhou from the late neolithic age on.
在先秦时期濮、越异源,当时濮人主要分布在江汉流域,后有一部分向南、向西迁移到我国的西南地区;越人则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分布在自东南沿海到两广、云贵的广大区域内。
3.
According to this paper, stone implement with shoulders isn t necessarily the patent of Yue people.
有段有肩石器并非越人所专有,夜郎主体民族是濮人,贵州是华南地区文化发源地。
4)  transoceanic navigation
越洋航行
5)  transoceanic tsunami
越洋海啸
6)  bay crossing
海湾穿越
补充资料:天文航海
      在海上观测天体确定船位的技术,又称天文导航、航海天文学。
  
  发展简况  中国古籍有很多关于将天文应用于航海的记载。西汉《淮南子·齐俗训》:"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东晋法显《佛国记》:"大海弥漫无边,不知东西,唯望日月星辰而进。"北宋朱彧《萍洲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明《武备志》所收的《过洋牵星图》记有南北、东西星体在水天线上若干指(角度单位)的数据,用以估计船位。
  
  欧洲在15世纪以前仅能白昼顺风沿岸航行。15世纪出现了用北极星高度或太阳中天高度求纬度的方法。当时只能先南北向驶到目的地的纬度,再东西向驶抵目的地。16世纪虽然已有观测月距(月星之间角距)求经度法,但不够准确,而且解算繁冗。18世纪六分仪和天文钟先后问世,前者用于观测天体高度,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后者可以在海上用时间法求经度。1837年美国船长T.H.萨姆纳发现天文船位线,从此可以在海上同时测定船位的经度和纬度,奠定了近代天文定位的基础。1875年法国海军军官圣伊莱尔发明截距法,简化了天文定位线测定作业,至今仍在应用。
  
  天文定位原理和方法  天文定位的基本问题就是通过观测天体高度求得天文船位线。按照天球和地球的对应关系,被测天体在观测时刻所对应的地理位置,即天体向地心投影的地面点,称为星下点(S)。天体星下点的经度和纬度分别等于该天体在观测时刻的格林时角和赤纬,二者均可根据观测时间从航海天文历查得。观测所得天体高度(h)的补角为天体顶距(z),即:
  
  
  
  
   z=90°-h
  观测时的测者必定位于以星下点为中心,以天体顶距在地面所跨距离(一角度分相当于1海里)为半径的圆上,这个圆称天文船位圆,又称等高圆。观测两个不同天体可得两个天文船位圆,两圆相交,靠近推算船位的交点就是天文船位(图1)。 天文船位圆一般很大,对定位有用的仅是靠近推算船位的在实用上可视为直线的小弧段,称为天文船位线,又称萨姆纳线。通常在晨昏蒙影时间内同时观测两个以上星体求得天文船位线相交点定位;或在白天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2~3小时)观测太阳求得天文船位线,按照航向和航程移线相交定位。航海者常将上午的太阳船位线移线与观测太阳中天高度求得的纬度线相交得出中午天文船位。
  
  天文船位线的求法一般是求解由天顶、天极、天体三点构成的球面三角形(称为天文三角形)。天文三角形的解法有经度法和截距法,前者曾流行于19世纪,现已让位于后者。
  
  截距法是利用推算船位求出观测和计算高度之差来画天文船位线的方法,又称高度差法或高度法。其步骤是:①用推算船位所对应的天顶解天文三角形求得天体计算高度和方位,精度分别要求达到0.1′和0.1°。②观测高度减计算高度得截距,即得推算船位至天文船位圆的距离。截距为"+",即推算船位在天文船位圆之外,说明天文船位线处于推算船位向着天体(星下点)的方向。截距为"-",天文船位线处于背向天体的方向。③根据截距的符号和大小在天体计算方位线上量取截点,即可垂直画出天文船位线。图2中观测高度大于计算高度,截距为"+",应从推算船位向着天体画天文船位线。实际上用以解天文三角形的推算点经、纬度在实用范围内可以任选,不影响定位准确性。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sinhc=sin嗘csinδ+cos嗘ccosδcostc
  
    ctgAc=tgδcos嗘ccsctc-sin嗘cctgtc
  或
   sinAc=sintccosδsechc (先解算hC
  式中嗘c、δ、tc分别为推算纬度、天体赤纬、天体地方时角(用推算经度);hc、Ac分别为天体计算高度、计算方位。为简化用截距法解天文三角形的数学演算,可应用天体高度方位表查取天体计算高度和方位。
  
  观测南北方向(中天)天体所得的纬度线为特殊的天文船位线,它的公式简化为以下代数式:
  
  
   
  式中中天顶距命名与天体方向相反。顶距与赤纬同名相加,异名相减。纬度与大项同名。
  
  天文船位误差  取决于天文船位线的误差及其方位夹角。船位误差中有偶然误差也有系统误差。船位偶然误差以误差椭圆方法表示较为准确,但用均方误差圆方法表示较方便。对两条等精度天文船位线:
  
  天文船位均方误差圆半径(63%~68%概率)=
  
  
  式中m、e分别为船位线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A1、A2为两天体方位。两式中,天体方位夹角的影响正好相反。如m和e为同数量级,为了兼顾这两种影响,两天体方位夹角取 60°~70°最好,避免小于30°或大于150°。增加观测天体的次数取均值,可提高定位的精确性。如果观测三四个天体,它们的方位以分别相距 120°和90°为最好。这样也便于消除系统误差。有经验的航海者在良好条件下测天定位的误差很少超过2海里。
  
  展望  与无线电定位相比,天文定位受天气条件限制,解算复杂费时,但却有独立性强,仪器简单,费用节省,隐蔽性好,没有覆盖区限制,定位误差稳定,没有积累误差等优点。目前天文定位正从如下几方面改进:①实现定位计算全部自动化。各国已研制出多种航海计算器或天文定位计算器,有些已达到实现计算全部自动化的要求。②扩大昼夜观测的时机。如40年代出现的几种人工地平气泡、陀螺六分仪,70年代前后出现的光增强夜视六分仪、昼夜数字六分仪、遥控微光电视照相六分仪、计算机六分仪等,但大部分仍处在完善或降低价格阶段。③提高海上观测的精度。如研究连续观测高度、自动平差的仪器设备等。④开发天文定位的新途径。如测定天体其他参数或其他的辐射波。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的射电六分仪,就是观测天体的无线电波。⑤天文定位与其他导航仪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如已出现的组合导航系统。
  
  

参考书目
   Nathaniel Bowditch, LL. D., American Practical Navigator, 1977 ed., Part Three, DMAHC, USA.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