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文殊信仰
1)  the cult of Manjusri
文殊信仰
1.
Amoghavajra, who was the Indian Tantric teacher,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cult of Manjusri.
作者从寺庙的修建、佛经的翻译、文殊与密教的结合等方面阐述了印度密教祖师不空对于提升中国五台山文殊信仰所起的重要作用。
2.
A lot of early Wutaishan historical material survives in Mogao Grotto in Dunhuang, it is significant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appearance of Wutaishan, especially the popularity of the cult of Manjusri.
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许多早期的五台山史料,对于了解当时五台山的历史面貌尤其是文殊信仰的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2)  Manjusri belief
文殊信仰
1.
Manjusri belief is a kind of typical Bodhisattva-belief and was supported by the state during Tang Dynasty.
文殊信仰是一种典型的菩萨信仰,历史上一度得到政权的支持而十分流行,特别是唐代的文殊信仰曾盛极一时,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  Wu-tai-shan-wen-shu belief
五台山文殊信仰
1.
The Wu-tai-shan-wen-shu belief was very popular in Dunhuang of Xixia Dynasty,and this was represented by the Avatamsaka Sutra widespreaded in Dunhuang and paintings of Manjusri and Pu-xian painted in Dunhuang Grottoes.
西夏时期敦煌地区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极为兴盛,主要体现在《华严经》在敦煌广泛流传、敦煌石窟中有大量的文殊变、普贤变的绘制。
4)  Wutaishan and the Cult of Manjusri by Anthony Tribe
五台山与文殊信仰
5)  cultural belief
文化信仰
1.
When the translator changes SL culture into TL culture,h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traints of cultural elements just like the way of thinking,cultural belief,valuable concept and attitude system, etc.
在原语文化向译入文化的转换过程中 ,译者必须考虑思维模式、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和态度体系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制约性 ,深入地理解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克服“本文化至上”的观念 ,解决跨文化领域中出现的翻译障碍。
2.
Paying attention to human′s cultural ideal and cultural belief and giving human ultimate concern is the ultimate basis for ancient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 building.
结论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追求空间的伦理性,促进理想人格的培养和人文环境的和谐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内在气质;关注人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信仰,给人以终极关怀,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最终依据。
6)  cultural beliefs
文化信仰
1.
Avner Greif s paper "cultural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 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 societies", studies two societies which influenced the world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Avner Greif《文化信仰和社会制度性结构》的论文,研究了两个影响中世纪后期的、分别对应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社会(一个来自穆斯林世界,一个来自拉丁世界)。
补充资料:袁文殊
Yuan Wenshu
袁文殊

(1911~  )
[]  中国电影事业家及评论家1911年10月16日生,广东省兴宁人。1926年参加当地革命组织大坪革命青年会。1930年赴广州,考入广东戏剧研究所戏剧文学系学习。1933年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的领导工作。1934年,在上海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负责戏剧理论研究组工作,积极从事戏剧、电影评论活动。同年冬被捕,1936年夏被释出狱。1936年秋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并参与创办期刊《新演剧》。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由上海至武汉,后去重庆,进行抗日救亡演剧活动与戏剧教育工作。1941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任教员。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赴东北,任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1949年冬,任文化部电影局专职编剧,次年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反映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复杂斗争。1953年任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所长,同时从事电影艺术理论,特别是电影剧本创作的特性等研究工作。1956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经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1960年回北京,被任命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1963年出版了论文集《电影求索录》,1984年又出版了第二本论文集《影坛风云录》。
 1979年,继续担任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经常组织和主持电影创作、理论研究的学术活动,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创作作出积极贡献。曾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陈野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