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形式社会学
1)  formal sociology
形式社会学
1.
This article narrates the sociological thought of Georg Simmel, the famous sociologist of the early stage of Germany, whose though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ormal sociology, the research on small groups, the standpoint about the coordination and the conflict, and the cultural sociology.
本文叙述了德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1。
2)  social form
社会形式
1.
Ritzer introduces "nothing",a new and important concept,into her research for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and conceptualizes it as the social form that,conceived and controlled by some center,is comparatively devoid of distinctive substantive content.
Ritzer把nothing这一人文社会科学中新颖而重要的概念引入消费社会学研究,把它概念化为“虚无之物”———没有内涵,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由某个中心建构和控制的、比较而言缺乏特定内容的社会形式。
2.
The different social forms of leisure culture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and social functions.
由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存在明显区别,本身属于文化的休闲也可区分为休闲事业和休闲产业,这是现实社会中休闲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两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形式,这些形式随着休闲本身的演变而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而且休闲文化的不同社会形式具有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功能。
3)  social morphology
社会形态学
4)  sociological paradigm
社会学范式
1.
This paper summarizes on the basic paradigms of health management, concerning hierarchic paradigm, microeconomic paradigm, biomedical paradigm and sociological paradigm that has not contributed to health management.
对当前卫生管理学中的基本范式———科层制范式、微观经济学范式和生物医学范式以及尚未对卫生管理做出应有贡献的社会学范式做了概括性梳理 ,并对各范式用于卫生管理过程中的局限性做了分析 ,以期对当前的卫生管理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2.
This paper tried to analyze the(contents,) methodology and assessment participants of community s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ical paradigm.
针对社区体育评价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困惑,以社会学范式为视角,对社区体育评价的内容、方法论及评价参与者进行分析研究。
5)  sociological pattern
社会学模式
1.
By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to analyze scientifically the disadvantag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new principle about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a new sociological pattern based on "The Double Main Body" concept, and expound and prove this teaching pattern and method.
运用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中国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严重弊端的科学分析,提出了基于"双主体"理念的大学课堂教学的新原则和新的社会学模式,并对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论证。
6)  social fastness shape
社会固定形式
补充资料:形式社会学
      19世纪末形成的社会学的重要派别。主张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集中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而忽略其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G.齐美尔和L.von维泽。
  
  滕尼斯提出了"社区"(又译共同体)和"社会"两个概念,认为"社区"是通过血缘、邻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群组合。它由其成员的嗜好、习惯、道德规范、审美价值等本质意志所决定。成员依靠共同的群体意识来保持其亲密的自然关系,而不计较个人的利益。"社会"是靠人的理性权衡即选择意志建立起来的人群组合。它的成员各有其目的,由人的选择意志所决定。"社会"成员因利益不同而决定其分工的差异,他们虽相互依赖,但由于各自的利益冲突而丧失了自然的亲密关系。滕尼斯对"社区"与"社会"这两种社会结构一般形式的分析,树立了社会形式(理想类型)研究的范例。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脱离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或人类交往的形式。社会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条件虽有不同,但形式却具有共同性,统治、顺从、竞争、交换、模仿、冲突、协作、分工、隔离、联合、接触、反抗,以及派别的形成、社团的持续、社会分化与整合等都可以看成是社会关系的一般形式。事物的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密切程度有所不同,人的行为的形式,如交换、个人爱好、模仿等同内容结合密切,变化较快;经济组织与政治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结合程度较低,其固定性较强,变化较慢;结合最不密切的是仪式形式如节日,经常脱离其原来内容而成为一种抽象形式。
  
  维泽提出了关系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行为构成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关系社会学着重于关系的变化,认为社会关系不是社会有机体论所想像的实体或有机整体,而是在时间、空间中变化发展的。变化的过程由人与人之间的联合、接近、适应、同化、调和、分离、竞争、反对和冲突等关系形成;这种人与人的关系的变化也受到人的外在条件的制约。关系社会学考虑到人的行为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比较注意实际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形式社会学的理论。
  
  形式社会学对以后社会学各学派重视研究人际关系和群体之间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的形式社会学已转化为群体网络关系分析的学说,并借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起各种严格定量操作的形式模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