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藏传佛教史
1)  Tibetan Buddhist history
藏传佛教史
2)  Tibetan Buddhism
藏传佛教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dala in monastic architecture of Tibetan Buddhism;
曼陀罗在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的体现
2.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Change of Oyirad Mongolians Burial and Sacred Customs;
藏传佛教与卫拉特人丧葬和祭祀习俗的演变
3.
Vilart Mongolian Life Etiquette and Tibetan Buddhism;
论藏传佛教对卫拉特蒙古人生礼仪的影响
3)  Lamaism [英]['lɑ:məɪzəm]  [美]['lɑmə'ɪzəm]
藏传佛教
1.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Shielding and Sustaining Lamaism of the Floating Mongolian in Xihai in the Ming Dynasty;
试论明代西海“流虏”对藏传佛教的护持
2.
A brief discussion on sprea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amaism in Li Jiang,Yunnan Province;
论藏传佛教在云南丽江的传播
3.
Religion, Culture and Humans——Lamaism in the Works by Zhaxidawa, Alai and Fan Wen;
宗教、文化与人——扎西达娃、阿来、范稳小说中的藏传佛教
4)  Tibet Buddhism
藏传佛教
1.
A Brief Discussion on Spreading History of Tibet Buddhism in Mountain Wutai Region from Dynasty Song on;
宋以来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历史考略
2.
How Did the Branches of Tibet Buddhism Come into Be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to the History of Tibet;
藏传佛教宗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对西藏社会历史的影响
3.
A Historical Research on the Secular Change of Tibet Buddhism in Mongolian Area;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
5)  the History of Tibetan and Mongolian Buddhism
蒙藏佛教史
6)  the Buddhism of Tibet
B94藏传佛教
补充资料:阿秘特尊者(藏传佛教十六尊者)
【阿秘特尊者(藏传佛教十六尊者)】
  
  在冈底斯雪山之上。
  住著尊者阿秘特,
  他身边伴随著一千名阿罗汉,
  尊者双手持菩提佛塔。
  向尊者致敬!
  阿秘特尊者的标帜菩提佛塔,据说是尊者到须弥山北面的罗刹居地去时由释迦牟尼佛赠给他的。佛陀给尊者菩提佛塔的目的是帮助阿秘特进入罗刹境时攘除罗刹的魔力,制服罗刹。尊者到罗刹境后,为众罗刹说法,使得众罗刹及其子女从轮回之苦中解脱。
  据说任何看见、触摸到或者观想菩提佛塔的人都会满足自己的意愿。信徒可以获得“三学”成就;可以获得吉运、善德和幸福;清除由于罪孽所积的恶业。除以上所说的之外,还可以从阿秘特尊者处获得其它的恩惠。
  阿秘特尊者的生平
  阿秘特尊者出生在古印度王舍城一,富裕而具有很高声望,属于帕萨家族的婆罗门家庭。他的父亲叫比黎达苏旺,娶同一一种姓的女子为妻。一日,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非常的漂亮,见到孩子的人没有不夸赞孩子漂亮的,因而取名叫苏秘特(意思是“无比的”)。孩子出生时举行了盛大的谢神仪式,为穷众发放了布施,每个参加仪式的人都得到了一份。
  孩子长大以后,性情谦和,招人喜爱、对众生有著无比的慈悲心,并成了一位通晓吠陀经典和各科知识的学者。
  有一天,阿秘特碰到了释迦牟尼佛,出于敬仰,他请求佛陀导引他进入佛门。释迦牟尼随即剃度他出家,使阿秘特成了一名僧人,阿秘特悉心钻研,修习“三藏”,及时获得了阿罗汉位。
  具有无比慈悲心的阿秘特尊者用超乎我们想象的诸多奇技和多种适宜的方法使他的弟子皈依佛法。释迦牟尼佛赞扬他说:
  “阿秘特是我的弟子中慈悲心最大的”
  此后的一天,阿秘特看见自己的外甥学习外道经典,就对他姐夫说:
  “我的外甥学的是什么经典?”
  姐夫回答:
  “一些外道经文。”
  河秘特尊者说:
  “从暂前的角度来看,外道的经典难以掌握;若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些经典没有永久的价值。他甚至不能使众生摆脱轮回。相反,佛陀的经典对初学者也是至善完美的,对他们来说进一步地研习佛法就为获得成佛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你为什么不让孩子学习佛陀的教法?”  
  姐夫回答道:
  “可是有谁能教他们学习佛法呢?”
  听了姐夫的这番话,阿秘特尊者建议说由他来教外甥学法。此后。姐夫便给孩子穿上很好的衣服、戴上装饰。每天派仆人送孩子到竹林园丛林去听阿秘特尊者说法。
  恰在此时,一些强盗发现一个装饰华丽的孩子每天往来于竹林园,就决定进行抢劫。他们认为:
  “如果我们劫持了这个孩子及其仆从,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和阿秘特在一起,而阿秘特又会认为孩子是在家中没来。我们就可在中间坐收渔利。”
  于是,这些强盗隐藏在竹林园和王舍城之间的路上等待那个孩子到来。当阿秘特的外甥一行过来后,这帮强盗就劫持了他,但是孩子的仆人却逃脱了,他对孩子的父亲说。
  “主人,您的儿子让强盗给劫持了。赶快把他救回来吧!”
  于是,孩子的父亲来到当地的国王影坚王面前,告诉了他儿子被劫持的事,祈求国王想办法救孩子出来。国王叫来自己的儿子阿阇世,要他立即出发,要么找回被劫持的孩子;要么将强盗逮捕归案。但是,王子阿阇世因为嫉忌孩子的父亲,就故意拖延时间,不马上出发。
  与此同时,阿秘特尊者的信徒、众善神告知阿秘特,说他的外甥被绑架要赶紧去救他。阿秘待听到消息后,决定采取行动。他想,从目前来看,由于父亲和儿子的分离,他们会感到极度的痛苦。从长远来看,这次事件还会给那些信仰外道的人提供一个讥笑佛徒的口实。信徒由此心生恐惧,在谁还敢到竹林园来?
  “我必须以神变法力救出他!”阿秘特尊者这样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