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歌仔戏
1)  Gezi opera
歌仔戏
1.
Media Revolution and Chinese Opera Transformation——From the Movies of Xiamen Dialect to the Movies of Gezi Opera in Taiwan
传媒革命与戏曲变迁——从厦语片到台湾电影歌仔戏
2.
Gezi opera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aiwanese opera,whose birth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Zhangzhou Jin Songs and Chegu opera in South of Fujian Province.
歌仔戏是台湾的代表剧种,它的形成与漳州的锦歌、闽南的车鼓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歌仔戏从小戏发展为大戏过程中,福建戏班赴台演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台湾解严后闽台两地多次组织了歌仔戏的演出和研讨,使歌仔戏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  From Gezi Ballad to Gezi Opera
从歌仔到歌仔戏
3)  Exquisite Taiwanese Opera
精致歌仔戏
4)  Tang Meuyun Taiwanese Opera Company
唐美云歌仔戏团
5)  play Gezai in south Fujian(play Xiang)
闽南歌仔戏(芗剧)
6)  Gezi Ballad
歌仔
补充资料:歌仔戏
歌仔戏

    中国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福建南部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区。明末清初大批闽南人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带去了锦歌、车鼓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至20世纪20年代开始融合为小戏演出。后受正字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的影响,逐渐丰富定型,搬上舞台。1928年,台湾歌仔戏班三乐轩以回乡祭祖为名,回闽南、厦门等地演出,接着霓光班、霓进社接踵而来,轰动一时。抗日战争期间,歌仔戏被诬为“亡国调”遭到禁演,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得到恢复。至1949年,已有300余个剧团。1954年后,由于现场录音形式形成的广播歌仔戏盛极一时,并于1956年拍摄了第一部歌仔戏影片《薛平贵与王宝钏》。1962年电视开播,歌仔戏一方面走上电视,另一方面附于社会的酬神演出。电视歌仔戏在70年代格外繁盛。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时,台湾明华园歌剧团在北京演出了歌仔戏《济公活佛》。
   歌仔戏唱腔特点是曲多白少,格律较自由,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曲调有七字仔调、杂念调、大调、倍思及其他民歌、时曲。伴奏乐器有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等。唱词通俗,颇多生动的民间语汇,乡土气息浓厚。剧目除取材于锦歌唱本如《陈三五娘》、《孟姜女》外,还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不少剧目,如《薛刚反唐》、《千里送京娘》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