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秧歌戏
1)  yɑnggexi
秧歌戏
2)  Yangge
秧歌
1.
Research on Condition and Social Control of Yangge Exercise;
秧歌锻炼群体的现状与社会控制研究
3)  Yangko
秧歌
1.
Study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Yangko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under Non-matter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Field;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秧歌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
2.
Drama、Carnival and Narrative Fun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Arising of the Yangko Movement;
戏剧、狂欢与建构中共意识形态的叙事功能——刍议延安秧歌运动的兴起
3.
A review of Jinzhong Yangko;
晋中秧歌艺术发展及现状研究
4)  Younger [英]['jʌŋgə]  [美]['jʌŋgɚ]
秧歌
1.
A Try on Qualitative Research——Investigation on Sport Life of Younger Exercises Group in Changchun;
对质的研究方法应用的一次尝试——长春秧歌锻炼群体的体育生活调研
2.
Younger (a popular rural folk dance) reflects the psychology of a certain group of people, who belong to specific nations, societies, and times.
秧歌锻炼活动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特定民族的,地域的,社会的,时代的群体心理,它是群众体育的观察室和实验室。
5)  Yang-ge for health
健歌秧歌
6)  Fengshi Yangko
凤池秧歌
补充资料:秧歌戏
      戏曲剧种。又称秧歌剧。来源于农民插秧时所唱歌曲,它和采茶歌、山歌、渔歌一样,是劳动群众的创造。后来,人们用秧歌,或唱故事,或与舞蹈、技艺、武术相结合发展为地秧歌、高脚秧歌(即踩高唱秧歌)、武秧歌等,成为每年农历正月民间举办"社火"时的表演节目。有的地方就把这种节期活动叫做"闹秧歌"。在闹秧歌的过程中,孕育、产生了秧歌戏,这就是由小旦、小丑(或小生)扮演人物,唱民歌小曲,反映民间生活故事的"对对戏"。其形式,与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很相似。清代中叶,梆子腔剧种兴盛起来以后,山西、河北、陕西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向地方大戏演变。
  
  秧歌戏,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以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各地的秧歌戏多以兴起或流行的地区命名,如山西的祁(县)太(谷)秧歌(又叫晋中秧歌)、太原秧歌、朔县秧歌、繁峙秧歌、广灵秧歌、襄(垣)武(乡)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泽州秧歌;河北的定县秧歌、隆尧秧歌、蔚县秧歌、怀来秧歌;陕西的韩城秧歌、陕北秧歌等。它们从唱腔结构体制上大致可以分为3类:①属于民歌组合的,如祁太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韩城秧歌、陕北秧歌,以唱民歌小曲为主。②属于民歌组合与板式变化相结合的,如广灵秧歌、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蔚县秧歌,其主要唱腔和板式多来自梆子腔,板式有头性(慢板)、二性、三性、介板、散板及滚白等。其民歌小曲统称"训调",有〔四平训〕、〔苦相思训〕、〔高字训〕、〔下山训〕、〔跌落金钱训〕、〔推门训〕等。采用板胡、笛子、三弦等伴奏。这种结构体制,俗称"梆扭子"。③属于板式变化的,有襄武秧歌、泽州秧歌、定县秧歌、隆尧秧歌,唱腔板式分慢板、二性(二六)、快板、散板、导板等。演唱时用板鼓或梆击节,大都不用管弦,只用锣鼓伴奏,因此又叫"干板秧歌"。但也有增加管弦伴奏的,如襄武秧歌,较早的使用呼胡、二把等伴奏演唱。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戏,俗称"耍耍戏",如《王小赶脚》、《借髢髢》、《拐磨子》、《绣花灯》、《做小衫衫》、《小姑贤》、《天齐庙》、《蓝桥会》、《吕蒙正赶斋》等;一类为大戏,如《花亭会》、《九件衣》、《芦花》、《日月图》、《白蛇传》等。秧歌戏形式比较灵活、自由,长于表现现实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新秧歌剧运动,改革了秧歌戏的音乐、表演、装扮,编演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牛永贵负伤》等表现群众参加生产、学习文化以及对敌斗争题材的剧目。新秧歌剧运动的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新歌剧,如《白毛女》,而且推动了秧歌戏等民间小戏的革新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专业剧团的秧歌戏有山西的祁太秧歌、襄武秧歌、朔县秧歌、繁峙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河北的定县秧歌、隆尧秧歌;陕西的韩城秧歌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