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异化翻译策略(异化)
1)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strategy(foreignization)
异化翻译策略(异化)
2)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异化策略
3)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异化翻译
1.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ree ways of transl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nimal words: literal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如何处理动物词语的翻译及其内涵意义,对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都是必要的翻译对策。
2.
This paper offer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enuti s and Lu Xun s conception of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本文对韦努蒂和鲁迅的异化翻译观进行了比较。
3.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prove t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able to be signified by employing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in which foreignness and strangeness of the original are preserved through the agency of case studies of.
结合异化翻译理论以及对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证明异化翻译可以凸显文化差异。
4)  foreignization
异化翻译
1.
Foreignization: Case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ic Images by Wang Wei;
异化翻译法:王维诗歌意象翻译之个案研究
2.
He aims to convince people that foreignization strategy should be the only best strategy to translate culture-loaded terms as far as cultural transmission is concerned, and thus provide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cultu.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一些文化负载词的不同翻译方法,让人们相信,就文化传播而论,异化翻译策略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唯一最佳策略。
3.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ng loan words,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ng English loan words to Chinese.
在涉及文化的问题上,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很好的处理方法。
5)  alienation method of translation
异化翻译法
1.
Therefore, different linguistic expressions can be transferred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through the alienation method of translation.
因此相异的语言表达是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通过异化翻译法传移的 ,异化法具有独特优势 ,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地
6)  Trans-Culture Translation Disassimilation
跨文化翻译异化
补充资料:异化
异化
alienation

   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在神学和经院哲学中  ,拉丁文alienatio主要揭示两层意思:①指人在默祷中使精神脱离肉体,而与上帝合一。②指圣灵在肉体化时,由于顾全人性而使神性丧失以及罪人与上帝疏远。中世纪文献中孕育着异化理论的萌芽。异化理论是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里逐渐形成起来的。首先接触异化实质的理论形态,是社会契约说。其中异化已被明确规定为一种损害个人权利的否定活动,即指权利的放弃或转让。在J.-J.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中,异化除表达上述思想外,还包含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他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两重关系上,深化了异化概念的内涵。卢梭在异化思想上的推进,终于成为向德国古典哲学异化理论过渡的桥梁。
   “异化”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到哲学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它的含义。马丁·路德最先把希腊文圣经中表述异化思想的概念翻译成德文。从J.G.费希特到G.W.F.黑格尔,他们所使用的外化概念,是从马丁·路德的翻译演化来的。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最初表现在对于基督教的“实证性”所作的批判中。所谓基督教的“实证性”,就是指人所制造的基督教变成了一种僵化的反过来压迫人的异己力量。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达到高峰,异化成了说明自然、社会、历史等辩证发展的核心概念,成为在“自我意识”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社会发展整体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中介。黑格尔把存在的一切都归结为“自我意识”,把异化也归结为“自我意识”的异化。自我意识作为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在社会历史中作为“自我意识”环节的人异化为“绝对精神”。在黑格尔之后,L.费尔巴哈力图从唯物主义观点阐述异化。但是,他只是说明了宗教的一个本质方面,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使人本身的力量变成了凌驾于人之上的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此外,对于黑格尔唯心主义异化理论所包含的许多深刻内容,他都无力加以扬弃。
   马克思指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决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