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ong-mode
宫调
1.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was to organize the status of research Gong-mode in Xi an drum music.
本文旨在对西安鼓乐宫调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从西安鼓乐“四调”的性质、音阶形态、“以上代勾”问题、“同均三宫”问题、西安鼓乐宫调与其它乐调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就西安鼓乐宫调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2.
The paper taken kuyin notation as a subject, pointed out there was an absolutization knowledg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s and the notation, furthermore, it analyze some misunderstanding on kuyin modes, expressed the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 and the sensitive way to distinguish the modes and study the Gong-modes.
文章从苦音记谱问题切入 ,首先指出了调式与记谱关系上的一种绝对化的认识 ,然后重点剖析了苦音调式辨别的多数论、习惯论 ,揭示了这类观点、方法的盲目性的本质 ,表明了在调式辨别和宫调研究中增强理性自觉、注重逻辑规律的必要
2) modes
[英][məud] [美][mod]
宫调
1.
The legend,the“Fan of Peach Blossom”,mainly takes the modes of Xian Lugong and Nan Lugong.
《桃花扇》传奇所用宫调以 [仙吕宫 ]和 [南吕宫 ]为主 ,音乐感情与离合之情、兴亡之感和谐一致 ,男女主角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唱词所属宫调又与各自性格吻合。
3) a series of qupai in the same category of gongdiao
宫调联套
5) Zhugongdiao
诸宫调
1.
of Jurchen ballad,dancing,Zhugongdiao,Jinyuanben set a found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Yuan operas.
金代女真文化与文学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对元曲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女真歌谣与歌舞、诸宫调、金院本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为元曲尤其是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金代女真帝王对通俗文学的喜好和宽松的文化政策,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由金入元的作家队伍等,共同促进了通俗文学元曲和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使元杂剧迅速走向中国古典戏曲的黄金时代。
2.
Considered in the genre of story-telling literature, zhugongdiao (the multiple tunes), like the transformed writings of the Tang Dynasty, follows the same tradition.
从讲唱文学这一样式来看 ,诸宫调与唐代变文是一脉相承的 ;而从音乐体制来看 ,诸宫调与曲子词则是“血肉相连”。
6) Five Gongs
五大宫调
1.
The Nature Features in the Artistic Performance of Haizhou Five Gongs;
海州五大宫调演唱艺术的自然性特点
补充资料:宫调
宫调 中国传统乐学中概括律高、调高、调式间逻辑关系,用以表明调性的基本理论。 自周代宫廷乐师创造十二律理论之后,中国音乐的宫调理论始终是以十二律体系为基础的。传统乐学中无“音阶”这一专用名词。在表达音阶概念时,常常从不同角度分别使用音、律、声、调等词。一定音阶(音)的各个音级(声),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律),按一定规律组成相互间的关系。音阶的阶名叫做宫。宫与调之间存在从属关系。宫音是音阶的首音,在音阶中又以某声(音级)为主构成一定调式(调)。 传统乐学中七声音阶各音级有五正声、二变声(又称偏音)之分。五正声的名称为宫、商、角、徵、羽。理论上将七音中的第四、第七级视作降低半音的宫声和徵声,因此得名为变宫(第七级)、复徵(第四级)。在不同的音阶形式中,这两个变声又可视为高低半音的两个不同位置,也就是在二变的律位上,可有四个偏音。它们在传统乐学中的名称为:清角、变徵、清羽或闰、变宫。 传统的宫调理论大致有4种系统:①律、声命名系统。②琴调系统。③工尺谱系统,或以弦序、孔序为标志的燕乐和民间音乐的宫调。④词曲音乐和南北曲声腔的宫调系统。其中第①种系统在理论上比较严密,在中国音乐史上始终作为指导性的理论与技术规范。 在后来戏曲家著作中,宫、调、宫调诸语常作概念上的互换,从而丧失了术语的作用。戏曲音乐转而采用曲笛上的民间工尺七调和乐谱中的煞声字来表明它的宫和调,在民间传谱中采用了小工调、凡字调等调名。而它原有的燕乐调名已无宫调涵义,只具有曲调分类的作用。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